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负压吸引激发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建立破裂斑块模型。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10)、高脂饲养组(n=10)和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n=10)。饲养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等,评估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并处死动物,观察诱发斑块破裂成功率,在肉眼及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内膜形态特征。结果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IMT显著厚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对照组;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的颈总动脉内径显著短于高脂饲养组,IMT显著厚于高脂饲养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快于高脂饲养组(P〈0.05)。球囊损伤+高脂饲养组可见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炎症细胞、泡沫细胞浸润,符合不稳定性斑块特征,有8例诱发斑块破裂,1例死亡;高脂饲养组可见内膜下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但内皮细胞完整,内弹力板排列整齐,1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对照组内皮细胞完整,中层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一例诱发斑块破裂,无动物死亡。结论本实验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模型成功率高,动物死亡率低,实验操作简便易行,为冠心病的生理、病理及药物学效应方面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型的美托洛尔对轻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64例原发性轻度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单盲法分为常规组及缓释组。常规组(32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2次/d,可增至25mg,2次/d;缓释组(32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1次/d,可增加至47.5mg/d。入组前及治疗6周后测量诊室血压,记录24h动态血压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两组诊室血压达标率均较高(78.1%VS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释组晨峰血压增高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平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缓释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简称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相邻正常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valuesofthestandarddeviationbetweenadjaeentnormalnumberofintervals,RMSSD),相邻RR间期〉50ms的百分比(percentagebetween R-R and theperiod〉50ms,PNN50)较常规组显著增加(P〈0.05);两组实验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美托洛尔有较高的单药达标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较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可显著降低晨峰血压.提高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SHF)患者血尿酸(UA)浓度改变与心功能及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109例患者,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情况分为CSHF组81例,对照组28例,CSHF组又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8例,心功能Ⅲ级组28例,心功能Ⅳ级组2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采空腹静脉血,应用酶循环法测定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并利用Nern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电位Eh值.结果 CSHF组患者血UA浓度[(499.09±168.04)μmol/L]较对照组[(310.54±99.92)μmol/L]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负相关(r=-0.247,P=0.026),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266,P=0.016).血UA浓度与血浆GSH浓度呈负相关(r=-0.328,P=0.003),与血浆GSSG浓度呈正相关(r=0.244,P=0.028),与Eh值呈正相关(r=0.309,P=0.005).结论 CHF时血UA浓度升高,且与心功能分级、LVEF、LVEDD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状态的补充指标;血UA浓度还与血浆GSH浓度呈负相关、与血浆GSSG浓度及Eh值呈正相关,结合CSHF时UA的代谢途径,提示UA有可能作为氧化应激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苯扎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方法 选择 2007-07~2008-12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 60 名,随机分为2组,在口服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一组加服苯扎贝特,一组给予安慰剂,治疗8周后观察2组的血压、血脂、血糖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 苯扎贝特组治疗后血糖、TG、TC、LDLC 、IMT下降,HDLC 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在低脂饮食控制下,血糖、TG、TC、LDLC 、IMT水平也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2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明显下降,而苯扎贝特组舒张压下降水平较对照组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苯扎贝特在有效降脂的同时,能够有效阻断甚至逆转颈动脉壁的早期异常,修复内皮功能,并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压、降糖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罪犯血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1)STⅡ/Ⅲ比值<1预测右冠状动脉(RCA)为罪犯血管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2)STⅡ/Ⅲ比值=1预测罪犯血管为左回旋支(LCX)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3)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预测病变血管为LCX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6%。(4)I导联ST段压低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5)STⅡ/Ⅲ=1并V6导联ST抬高预测LCX病变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100%。(6)STⅡ/Ⅲ<1并V6导联ST段下降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29%,特异性为100%。结论STⅡ/Ⅲ≥1,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及V6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预测LCX病变;而STⅡ/Ⅲ<1,I导联ST段压低及V6导联ST断压低有助于预测RCA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4D,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 组)及100例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C 组)血液中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差异。 结果 150个样本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67%、56.66%、20.67%,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686,P=0.101)。ACS与NC两组的GG基因型(18% vs. 25%)、AA+AG基因型(82% vs. 75%)分布以及G(57% vs. 55%)、A(43% vs. 45%)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E4D基因rs918592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兔颈总动脉破裂粥样硬化斑块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方法 将3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高脂饮食组(n=10)和球囊损伤组(n=10).饲养8周后,采用“腔外负压”法诱导斑块破裂,观察兔血清脂蛋白、白介素-6及hs-CRP水平的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定斑块形成.结果 高脂饲养8周后,球囊损伤组、高脂饮食组的血清脂蛋白水平、颈总动脉血流速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颈总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脂饮食组与球囊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破裂斑块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动物模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PCI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常规组各41例。强化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每天1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ys-C)、血清肌酐(Scr)水平并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对比2组肾功能情况,同时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病率。结果2组术前hs-CRP、Cys-C、Scr、e-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常规组术后第3天Scr水平高于术前水平(P〈0.05);常规组术后第1天Cys-C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明显高于强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IN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给予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对比剂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Cys-C在造影剂肾病的早期检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盾叶冠心宁联合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及左室功能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盾叶冠心宁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患者不予其他特殊性治疗,试验组患者联合丹参酮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功能各项指标(LVEDD、LVEF、CO)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试验组LVEDD、A、DT较常规组低,LVEF、CO、E、E/A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患者NBL、NBH、NP、EAI各项指标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盾叶冠心宁联合丹参酮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血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的心功能Ⅱ~Ⅳ级CHF患者81例,以同期住院无其他疾病的阵发性室上速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循环法测定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并根据GSH、GSSG的浓度利用Nernst公式计算氧化还原电位(EhGSH/GSSG).结果 CHF组患者血浆GSH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GSSG浓度及EhGSH/GSSG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HF组患者血浆GSH浓度、GSSG浓度和EhGSH/GSSG值在心功能Ⅱ级组与Ⅲ、Ⅳ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级组之间无差异,但有随心功能改变而改变的趋势.CHF组患者血浆GSH浓度和LVEF之间呈正相关(r=0.592.P<0.01),和LVEDD呈负相关(r=-0.665,P<0.01);GSSG和LVEF之间呈负相关(r=-0.466,P<0.01),和LVEDD呈正相关(r=0.433,P<0.01);EhGSH/GSSG和LVEF之间呈负相关(r=-0.615,P<0.01),和LVEDD呈正相关(r=0.616,P<0.01).结论 心衰时机体内抗氧化作用减弱,存在氧化应激.血浆GSH浓度、GSSG浓度和EhGSH/GSSG值均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以EhGSH/GSSG值相关性最好,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