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征彦 《光明中医》2008,23(5):563-566
本文从《微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来认识《素问·移精变气论》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即移精变气的本质、祝由究竟为何物、祝由是如何通过移精变气达到治疗目的。从而试图解决中医界基础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使中医学术的发展获得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补阳法在治疗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免疫力低下患者,采用中医补阳法进行治疗,在经过1个疗程30天的治疗之后,观察这84例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症状改善情况并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前此84例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基础资料方面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4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对比治疗前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医补阳法治疗免疫力低下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刘征彦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216-1217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痹等病范畴,临床多表现有"胸中窒闷、胸背痛、心悸、头晕、气短",其病因病机常为本虚标实,病虽在心肺,但与五脏相关,上焦心肺机能不足是发病的基础,在内虚的基础上,或外感时邪,或内伤情志,或饮食失节,导致血脉不畅,络脉阻滞,发为胸痹、心痹。冠心病虽病位在心,为上焦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5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同时伴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n=28),在观察期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2)治疗组(n=28),此组患者除了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参附注射液4Om1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下降,血液生化指标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参附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治疗, 有助于防止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MA)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2例MS患者(MS组)及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作颈动脉和SMA检查,检测两支动脉血管壁病变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以研究两支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2例MS患者中,48例存在颈动脉病变,39例存在SMA病变,38例同时伴有两处病变,颈动脉病变与SMA病变存在79.2%重合现象.MS组颈总动脉和SMA的PI、RI均较对照组减慢(P〈0.05),MS组颈动脉PSV、ESV均较对照组减低,SMA的PSV、ESV则均较对照组加快(P〈0.05),且两支血管间各参数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04).结论 MS患者易发生头颈部动脉病变,同样也可以引起腹腔主要供血动脉如SMA发生相应病变,而且两支动脉血管病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方法患儿1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服利巴韦林颗粒,疗程4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退热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检测并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6水平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显著。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提出是近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重心前移的一个标志,研究文献丰富,其研究主要从其内涵、中医古籍、临床各科、针灸和少数民族及国外等几个方面入手,在治未病内涵建设方面基本统一;古籍挖掘多以探讨为主,近代文体数据挖掘技术未见在其中应用;临床各科多为经验总结性文献;针灸有少量机制研究文章;少数民族及国外的治未病亦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肾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于BNP指数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记录患者就诊时的BNP水平指数;对照组采取传统基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益气活血补’肾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测定两组BNP指数,并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肾法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BNP的、浓度,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