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脑血管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常规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1],但在实际工作中,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管壁易破,为避免对比剂的渗漏,常需适当降低注射速率,而由此引起CTA图像去骨后血管壁不连续、不平滑,骨残留明显,颅骨旁血管伪影明显。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A三维重建和减影技术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lncRNA GASL1能否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方法 构建lncRNA GASL1 相关的mRNAs共表达网络,并对其进行信号通路分析.将lncRNA GASL1(lncRNA GASL1组...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不仅可携带核酸分子或蛋白质,直接参与调控脑胶质瘤化疗耐药;还可通过影响免疫应答、充当化疗药物转运递质等方式,改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由于外泌体对血脑屏障具有高通透性,且生物流体稳定性好,免疫反应性低,具有靶向摄取能力,提示外泌体对脑胶质瘤化疗耐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对外泌体在脑胶质瘤化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中风后呃逆门诊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体针治疗,腹针取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体针取内关、天突、攒竹、足三里、三阴交。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5×50mm毫针浅刺中脘、下脘、阴都,直刺深度达皮下浅筋膜;中刺滑肉门,直刺深度达腹直肌;深刺气海、关元,直刺深度达腹横肌深处,均选用提插捻转手法,再以0.25×40mm毫针针刺体针穴位,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间隔15min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次,1次/d。对照组30例传统体针方法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同治疗组。连续治疗3次(3d)随访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薄智云腹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以挥发油提取含量为考察指标,探讨莪术和三棱药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莪术、三棱粗粉,8倍加水量,提取6h;而且药对中挥发油的含量较莪术中的高.  相似文献   
7.
痰瘀致毒与中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诸多脑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形成“痰瘀交结致毒”这个病机,阐述了痰可生瘀、瘀可生痰、痰瘀互结从而引起颅脑痰瘀交结;痰饮致毒、瘀血致毒、痰瘀互结致毒致使毒邪痹阻脑内;以及痰瘀毒邪如何引起中风的机理。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lncRNA CASC2 (cancer susceptibility 2)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temazolamide,TMZ)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病例,比较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 1/2)突变型胶质瘤组织(17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静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1次/d,10d为1个疗程,必要时间隔5d后行第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14天的GCS分别为(5.37±2.17)、(6.54 ±2.63)、(12.37±3.19)分,对照组分别为(5.12±2.65)、(6.23±2.31)、(9.24±2.78)分;两组治疗后第14天GCS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第14 d观察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其机制与降低血清NSE、MB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曲锋  刘彦廷 《山西中医》2005,21(5):58-59
脉诊是充分体现中医诊病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充分携带着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脏腑功能变化的窗口,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擅长候脉诊病[1].几千年来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研究而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时至今日仍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诊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