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CT影像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CT影像和病理学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例、腹部隐痛不适2例、体检发现3例。肿瘤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7例,水平部3例,升部1例。腔外生长8例,跨壁生长3例。瘤体最大径1.7~14 cm,平均6.9 cm。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不规则形或分叶状8例。增强扫描4例显著均匀强化,7例显著不均匀强化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平滑肌方向分化8例,缺乏分化特征2例,神经方向分化1例。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和临床病理表现,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5.
探讨免疫组化室内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根据本科室免疫组化质量控制管理实际,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方面阐述免疫组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细则.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高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后肾腺瘤(metanephenic adenoma,MA)十分罕见,临床上因尚未对其全面认识而误诊率颇高。作者近年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5岁,因“上腹隐痛伴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深黄1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上腹中部轻压痛。B超及增强CT示:胰腺钩突圆形强化结节,大小1.7 cm×1.8 cm,致部分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主胰管扩张(图1~3)。胃十二指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颌面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诊断为颌面部脂肪瘤的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发病年龄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其次为60岁以下的成年人,极少发生于未成年人;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别;发病的组织层次以皮下和黏膜下层最多,其次为涎腺内、黏膜表面和肌肉内,颌骨和深部间隙极少;临床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临床症状,以偶然发现为主,术前多数可以行彩超、CT等检查确诊,最终确诊均靠病理;肿瘤大小不一,一般有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包膜,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容易分离,能够完整切除,且无复发。 结论 彩超、CT和MRI检查可以初步明确颌面部脂肪瘤的术前诊断,确诊靠术后病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较彻底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报告的及时性对临床医师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病理组织处理方法由于标本固定、脱水等组织处理程序耗时较长,导致病理诊断报告往往需要等待3~5d,如需加做免疫组化或分子病理检测辅助诊断,则至少需要等待7 d,甚至更长时间。临床医师由于未取得病理诊断报告,无法及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延误病情,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又名结节性前列腺肥大,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细胞增殖和凋亡与BPH密切相关[1~3].过去,人们研究发现BPH的发生由于细胞过度增殖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细胞凋亡的角度去研究BPH的发病机制,并发现BPH的发病亦与细胞凋亡的减少密切相关[2,3].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两个相反的方面去探索BPH的发病机制,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思想.然而,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因素存在很多,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在BPH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全面认识BPH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