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组织库虽然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主要集中在骨的获取、加工、保存和临床应用,有关肌腱及半月板获取、加工处理和临床应用的报道则相对较少[1].本文从复习分析国内外有关肌腱和半月板移植最新文献入手,结合自身所在骨库经验,给出了同种异体肌腱和半月板取材、加工及保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同种异体肌腱和半月板在国内的良好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者建立了用于检测血清和培养上清中IL-6含量的发光夹心ELISA 法,其灵敏度可达100fg/ml。在聚苯乙烯珠上包被抗IL-6的单克隆抗体MH166,依次加入待检样品、生物素标记的抗IL-6多克隆抗体αRV_2和亲和素—碱性磷酸酶标记物,最后加底物,以发光检测仪检测发光强度。作者采用这种方法检测了36名正常人及55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血清中IL-6含量,发现正常人血清中IL-6含量平均为9.5pg/ml,HIV 感染者血清中IL-6含量明显高  相似文献   
3.
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群的免疫学研究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研究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目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抗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抗体,但已有报道将部分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猕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并在以猕猴为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由于动物品系及实验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组应用抗人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单克隆抗体和APAAP染色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猕猴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猕猴淋巴细胞分化抗原、MHC抗原、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和活化抗  相似文献   
4.
借助Micro—CT评价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长期三维影像学及骨质变化。(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植入bBMP各2mg,分别于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行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运用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测定组织矿含量(tissue mineral content,TMC),组织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UB),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参数,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bBMP从植入2周开始逐渐形成一椭圆形骨组织块,2~4周,异位生成骨呈疏松的新生骨,4周时组织矿含量达第一个峰值,骨小梁数量最多;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6-12周),异位诱导生成的椭圆形骨组织内部骨小梁逐渐吸收,数量减少,12周时骨小梁数量最少;而外层骨组织逐渐塑形成为皮质骨,12周时骨矿含量值、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和皮质骨骨密度均达最大值。说明bBMP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不足时,骨质降解吸收;血供充足时,骨质逐渐成熟改建。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F-BOS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F-BOS在COS细胞内表达了gp130和GAM两种分子,并利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观察了表达结果。发现应用pEF-BOS表达载体可在COS细胞内获得上述两种分子的较高表达,优于一般常用的pSV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人gp130结合分子(GAM)与transducin lide enhancer of split 1(TLE1)分子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以深入研究这两种分子的功能。方法:扩增编码GAM与TLE1分子不同结构域的cDNA,构建含有这些不同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分析和免疫共沉淀试验,研究这两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NA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GAM与TLE1分子不同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载体,酵母双杂交分析表明GAM与TLE1分子通过氨基端的Q结构域相互结合,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了这一发现。结论:证实GAM与TLE1分子通过氨基端的Q结构域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gp130结合分子(GAM)是以gp130胞浆内段为探针新近克隆成功的一个分子,其功能仍不清楚。为探讨GAM在gp130信号传导中的可能作用,我们将不同长度的gp130变异体转染Hep3B细胞,观察GAM与gp130的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GAM可与gp130胞浆内近胞膜部分相结合。当GAM、gp130和JAK激酶共转染COS细胞时,GAM的表达可明显抑制JAK激酶对gp130的磷酸化。以上结果提示,GAM可能作为一个抑制分子参与gp130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9.
GAM cDNA稳定转染的M1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搞清 GAM在 gp130介导的信号传导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在 IL - 6刺激下出现分化和增殖抑制的M1细胞系 ,分别用正向和反向插入 GAM c DNA的真核表达载体 p EF- BOS与 p SV2 - neo质粒共转染 ,经 G418选择培养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 ,并用半套式 PCR方法证实了 GAM基因与这两种细胞基因组 DNA的整合。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正向 GAM c DNA转染的 M1细胞中 GAM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3H掺入实验表明 GAM表达水平升高使 M1细胞对 IL - 6的反应性下降。结论 GAM高表达 M1细胞的建立为深入研究 GAM在 gp130介导的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单核细胞衍生的基因重组人IL-8(MIL-8)为免疫原,经常规免疫、融合、克隆化制备了6株抗MIL-8的单克隆抗体(2G2、4E1、4C3、4D7、5C9、5A4)。其中5株(除4D7)对MIL-8的嗜中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具有中和作用,6株单抗均与内皮细胞衍生的重组人IL-8(EIL-8)具有交叉反应,但与表达IL-8的载体菌裂解液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