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刘小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16-517
目的探讨产程中全程体位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妇产科收治的150例活跃期枕后位枕横位分娩足月健康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5例产妇于产程中在子宫收缩力及腹压作用下,取仰卧位,双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双手抱膝,充分外展,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转至枕前位而娩出;对照组75例产妇行常规体位生产。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与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75例中69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92.0%,其余6例(8.0%)为手术产;对照组75例中37例胎儿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49.3%,38例通过手术分娩;手术产发生率50.7%。两组患者产程中全程体位的改变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产后及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枕后位及枕横位并矫正产妇体位,能有效降低手术产发生率,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减少围生期病率与新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助产士门诊的开展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从2009年6~9月阴道试产的初产妇中随机抽取5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择同期阴道试产的产妇590例作为比较对象(对照组),实验组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参加助产门诊的宣教,对照组仅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时疼痛程度、自然分娩的信心、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助产门诊的开展,减轻了产妇的分娩疼痛,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高强度、高模量可控降解吸收性骨内固定物代替目前临床使用的生物稳定性金属内固定物,可避免金属内固定物弹性模量过高、引起炎症反应、需二次手术去除等弊端。 目的:合成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观察不同引发-促进剂对其室温初凝时间影响及深度交联后的高聚物力学及降解性能。 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己内酰胺等为原料,利用熔融缩聚法,合成出一类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预聚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然后以乙酸乙烯酯为交联剂,加入一定量的引发-促进剂室温预交联,后热处理深度交联出高强度,可完全降解的聚酯酰胺高聚物,观察不同引发-促进剂对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室温初凝时间影响及深度交联后的高聚物力学及降解性能。 结果与结论:合成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低聚物具有很好的性能,满足交联需要;不同类的引发-促进剂对室温预交联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凝胶时间影响不同,交联的机制也不同;对热处理深度交联后的树脂高聚物在模拟体液中降解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力学强度保持率,初步结果证明此材料可以开发成一种可完全降解骨内固定材料。 关键词:不饱和聚酯酰胺树脂;骨内固定;交联;降解;骨科内植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14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粒,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批号:A050815310)2粒。服药25min后,出现全身瘙痒、红色大片皮疹、胸闷气促、面色苍白、脉细、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意识丧失。家属急送医院,约15min后入院,诊断为阿莫西林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皮下注射0.1mg盐酸肾上腺素1mL,鼻导管吸入氧气5L/min,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加地塞米松10mg,测体温37.1℃,脉搏12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0.7/6.7kPa,加强监测并观察5min后患者清醒,15min后患者自觉呼吸通畅,症状缓解。阿莫西林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了双胎之一脐血流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值增高对两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产检并确定分娩的双胎之一胎儿S/D值≥3的孕妇41例设为异常组,另选择同期双胎胎儿S/D值均3的孕妇45例纳入正常组。每组根据双胎情况分为两个亚组,即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组及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组。比较异常组与正常组脐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大脑中动脉S/D值;比较两组及亚组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胎儿窘迫、发育不均衡、脐带绕颈、早产等;两组及亚组间围产儿预后,包括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预后不良等。结果异常组脐血流PI、RI及大脑中动脉S/D值均较正常组低(1. 02±0. 22 vs. 1. 12±0. 24、0. 63±0. 13 vs. 0. 69±0. 15、4. 72±0. 81 vs. 5. 02±0.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异常组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发育不均衡、早产、脐带绕颈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在异常组及正常组内,MCDA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DCDA组高,而MCDA及DCDA在异常组的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在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两组分娩孕周比较中,异常组分娩孕周36周的占51. 22%,明显高于正常组(P 0. 05),而足月产率0%,明显低于正常组4. 4%(P 0. 05)。异常组FGR、Apgar评分及围产儿预后明显高于正常组;异常组中,MCDA组的FGR、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CDA组;正常组中,MCDA组FGR、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CDA组; MCDA组的围产儿预后不良发生率在异常组明显高于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脐血流检测简便、快捷、无创,是一种良好的产前监护手段,有助于对双胎妊娠的产前筛查以及管理,临床对双胎之一S/D值异常,特别是MCDA双胎的胎儿,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