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行IVF/ICSI的各年龄段妊娠妇女早期单、双胎妊娠胚胎丢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治疗,授精后第2日或第3日移植2~3个胚胎后单、双胎妊娠周期中早期妊娠囊丢失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 674个IVF/ICSI周期,孕6周单胚胎着床1 077例,双胚胎着床597例。孕12周时单胎和双胎的继续妊娠数分别为901例(83.66%)和548例(91.79%)(P<0.001)。双胎妊娠中,21例(3.52%)自然减胎成单胎,28例(4.69%)自然流产。单胎和双胎妊娠中,每个着床妊娠囊的丢失率分别为16.34%(176/1 077),6.45%(741/1 194)(P<0.001)。妊娠妇女早期妊娠囊丢失率单胎者高于同年龄段双胎妊娠者,26~37岁各年龄段妇女单胎与双胎妊娠丢失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8岁妇女双胎妊娠丢失率显著增加。单胎妊娠组Gn每日用量显著高于双胎妊娠组(P<0.05),而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单胎妊娠组显著低于双胎妊娠组(P<0.001),Gn每日用量、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在妊娠丢失组和继续妊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胎妊娠早期能获得更好的继续妊娠机会,随年龄增加尤其是≥38岁妇女,妊娠丢失显著上升。胚胎形态学质量好则有助于双胚胎着床,但是对继续妊娠没有直接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各年龄段妇女行辅助生殖技术(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探讨年龄及移植胚胎数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第1周期治疗,采用长方案超排卵,第2天或第3天移植2~3个胚胎的病例共3 105个周期纳入研究。35岁以下移植胚胎数不超过2个,35岁以上移植胚胎数不超过3个。按年龄≤30岁、31~34岁、35~37岁、≥38岁进行分组。结果在不同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以及不同的助孕方式对着床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无影响的情况下,取卵取消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增加(P<0.001),着床率、妊娠率随年龄增加显著下降(P<0.001),多胎妊娠率在≤30岁组以及35~37岁组尤为显著(分别为39.03%和41.01%)(P=0.004),38岁以上妇女早期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5~37岁组移植3个胚胎多胎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年龄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35~37岁组移植2个胚胎可以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于第一周期常规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5%,行补救性ICSI的10个周期(补救性ICSI组),以及因前次受精失败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19个周期(后续性ICSI组)的ICSI治疗结局,并以因男方少弱精子症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133个周期为对照组。结果: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和分娩率均高于补救性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续性ICSI组优胚率显著高于补救性ICSI组(P<0.05);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48.9%)、优质胚胎率(29.2%)、植入率(0%)、妊娠率(0%)、分娩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1%、46.6%、21.2%、45.1%、39.1%);后续性ICSI组受精率、植入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55.4%、8.8%、21.1%、15.8%,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优质胚胎率后续性ICSI组(44.2%)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非男性因素不孕IVF失败患者,ICSI能避免受精失败,但是受精率以及妊娠结局受到卵母细胞隐匿性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浓度,P/E2比值,每直径≥14 mm卵泡血清E2水平和每卵泡血清E2水平对所获卵母细胞成熟度的预溯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1 013个周期.根据卵母细胞成熟度分为组1(成熟度≤30%)、组2(成熟度31%~50%)、组3(成熟度51%~70%)和组4(成熟度71%~100%).比较4组hCG日激素水平、≥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结果:在1 013个周期中,卵母细胞成熟度为81.82%,组1、组2、组3和组4分别为9个(0.89%)、39个(3.85%)、155个(15.30%)和810个(79.96%)周期.4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使用促性腺激素(Gn)天数和Gn的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在hCG日≥14 mm的卵泡数、E2水平、P水平以及获卵数均显著低于组3和组4(P<0.05).获卵数/≥14 mm卵泡数比值、LH水平、P/E2比值、E2/≥14 mm的卵泡数以及E2/获卵数的比值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采用hCG日激素水平预判卵母细胞成熟度不准确.hCG日≥14 mm卵泡数和获卵数少于10个应警惕发生卵母细胞成熟度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控制性超排卵中,各年龄段妇女行IVF/ICSI治疗时,选择不同启动剂量的获卵数和临床结局,探讨各年龄段增加启动剂量与获卵数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第一周期治疗,采用长方案超排卵,第2天或者第3天移植2~3个胚胎的患者共2853个周期.按年龄≤30岁,31~34岁,35~37岁,≥38岁进行分组,启动剂量按≤150 IU、151~225 IU、>225 IU进行分组,并且进一步比较31~34岁组,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时,不同启动剂量间的结局.结果 启动剂量分别为≤150 IU、151~225 IU、>225 IU时,≤30岁组着床率和妊娠率在≤150 IU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4岁组≤150 IU组着床率和妊娠率显著高于151~225 IU组(P<0.05),其他无差异(P>0.05).35~37岁组获卵数>225 IU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着床率150~225 IU组显著高于>225 IU组(P<0.05),余无差异(P>0.05).≥38岁组着床率和妊娠率在150~225 IU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内早期流产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34岁组,AMH≤1.0 ng/mL时,随着启动剂量的增加,获卵数、着床率、妊娠率无明显改善,早期流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功能正常的情况下,≤34岁妇女,≤150 IU/d的起始剂量能获得较好的获卵数、着床率和妊娠率,≥35岁妇女,151~225 IU/d的起始剂量能获得较好的获卵数以及着床率和妊娠率.卵巢低反应时,增加启动剂量并不能增加卵巢反应性以及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