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米托蒽醌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和柔红霉素(rubomycin,DNR)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用随机研究的方法将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MIT方案组(30例)和DNR方案组(28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MIT组与DNR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53.6%,1疗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7%、4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IT组患者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Ⅳ度)的发生率80.O%高于DNR组的57.1%(P〈0.05),骨髓抑制期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30.O%、16.7%亦高于DNR组的10.7%、3.6%(P〈O.05)。DNR组脱发的发生率46.4%明显低于MIT组的66.7%(P〈O.01),且程度较低。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MIT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优于DNR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与MIT方案组相比,DNR方案组的毒副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AD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带状疱疹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FN-γ、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P<0.01);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乏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伐昔洛韦能够有效预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带状疱疹的发生,不影响化疗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并能够调节IFN-γ、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诊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3例CML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马替尼联合HHT治疗17例(IM+HHT组),单用伊马替尼治疗16例(IM组),观察不同时段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血液学缓解率和治疗6个月时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12个月时IM+HHT组的完全和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率高于IM组。两组间非血液学毒性和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HT和伊马替尼的抗CML效应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初诊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36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贫血患者分为2组各18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18例给予益比奥1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不用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65.7±9.8)g/L,(0.21±0.03)和(101.2±15.3)g/L,(0.32±0.02)。治疗组治疗4周后Hb浓度较对照组(72.1±12.5)g/L上升明显,P<0.01。结论:应用EPO治疗恶性血液病贫血,不仅能提高Hb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输血,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鉴别原位和髓外溶血中的意义.方法 10例原位溶血、13例髓外溶血和9例非溶血过敏性紫癜患者,ELISA法检测血清NSE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NSE值髓外溶血组明显高于原位溶血组和非溶血组(P<0.05),原位溶血组略高于非溶血组(P>0.05).结论 NSE可作为临床原位与髓外溶血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产生bcr-abl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P210),后者通过持续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并激活JAK-STATS等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细胞增殖调节失控.  相似文献   
7.
赛莱昔布(Celecoxib)是一种环氧化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国内外对于COX-2特异性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体肿瘤,而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少有报道。为探讨赛莱昔布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以不同浓度的赛莱昔布干预CML急变细胞株K562细胞,观察药物对K562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赛莱昔布作用下的K562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D1、Cyclin E、P16^INK4a和P21表达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A/MRSE)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骨髓移植病房37例确诊MRSA/MRSE感染的患者随机分入利奈唑胺组(17例)和万古霉素组(2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2%(15 / 17) 和65.0%(13 /20 ),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60.0%(9 /15 ) 和46.2% (6 / 13),利奈唑胺疗效优于万古霉素(P<0.05 ).两组总的不良反应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和万古霉素比较,利奈唑胺治疗骨髓移植患者MRSA/MRSE感染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未发现交叉耐药,但在安全性方面并不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MEA方案(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诱导缓解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第7天追加化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MEA方案治疗初诊ANLL患者60例后,分为第7天追加化疗的治疗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32例,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骨髓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CR率高于B组(82.1% vs.56.3%)(P<0.05).A组较B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延长(P<0.05).两组在恶心、呕吐发生率,肝脏、心脏损害发生率及诱导治疗相关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EA方案作为初诊ANLL一线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具有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白细胞包涵体三联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综述了May-Hegglin异常在分子水平上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