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ALA)孵育不同时间对ALA光动力疗法(ALA-PDT)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效应的影响。方法:在预先放置细胞爬片的24孔和96孔细胞培养板中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甲基四氮盐(XTT)法观察生物膜生长活力情况。确定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痤疮丙酸杆菌(P.acne)生物膜,探索其成膜规律。方法:体外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模型,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TT细胞活力测定法动态检测生物膜在不同时间点(0、1、2、3、4、5、6、7、8、10、15和20 d)的结构、厚度及活力情况。结果:在20天时间内菌株经历了生物膜的形成、播散、再形成的过程。第8天生物膜的厚度和活力动态均达到最大值(29.8±2.167)μm和0.620±0.063。结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体外培养8天达最佳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点阵双极射频(eMatrix)治疗面颈部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9例轻中度面颈部皱纹志愿者(女性37例,年龄35~ 60岁,Fitzpatrick皮肤类型Ⅳ~Ⅴ,Fitzpatrick皮肤弹性评分4~6分)接受3次(间隔4~6周)点阵双极射频治疗.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1个月进行访视,拍照,记录临床疗效和主观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39例志愿者完成3次治疗后,Fitzpatrick皮肤弹性评分较基线值显著下降,皱纹改善评分随治疗次数增加而增高.额纹:3次治疗后Fitzpatrick皮肤弹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次治疗后皱纹改善评分与1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眉间纹、鱼尾纹、颈纹:3次治疗后Fitzpatrick皮肤弹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次治疗后皱纹改善评分与1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不良反应轻微,无休工期.结论 点阵双极射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面颈部皱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咖啡牛奶斑是表皮内黑色素颗粒及黑色素细胞增多所致的皮肤色素异常性皮肤病,人群发病率大概为10%~20%,目前尚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光电疗法是目前相对可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剥脱激光、剥脱激光和强脉冲光等。不同光电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差异较大,其治疗后的复发率也不尽相同,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咖啡牛奶斑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在细胞爬片上培养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然后进行ALA-PDT处理。将实验分为不同光照剂量(50、100、200 J/cm2)的ALA-PDT组(ALA-PDT1、ALA-PDT2、ALA-PDT3组)和单纯ALA作用组(ALA组)、单纯LED光照射组(LED组)及阴性对照组(ALA-PDT-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死菌/活菌比值,四甲基氮盐法(XTT)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果 CLSM观察结果显示,与ALA-PDT-组相比,ALA组和LED组的生物膜结构无明显差异;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生物膜结构则明显被破坏,且光照强度越强,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ALA-PDT-组、ALA组、LED组、ALA-PDT1组、ALA-PDT2组和ALA-PDT3组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死菌/活菌比值分别为0.350±0.033、0.305±0.046、0.330±0.032、1.525±0.439、2.293±0.148和3.092±0.189...  相似文献   
6.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病因不明,尚元特效疗法,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抑制黑素生成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酪氨酸酶合成、抑制黑素小体转运、加速表皮更新等,其中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使用最为广泛;植物萃取物在治疗黄褐斑方面仍缺乏足够证据。应用明确有效的治疗及安全合适的维持治疗方案是主要治疗原则。随着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可能为本病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烟曲霉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内信号分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的影响。方法 106、107 CFU/ml烟曲霉悬液(106和107 CFU/ml烟曲霉组)、100 mg/L阳性刺激物β-葡聚糖(β-葡聚糖组)及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2 × 105/ml THP-1细胞共孵育1、3、6 h,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各组THP-1细胞TNF-α mRNA表达水平。107 CFU/ml烟曲霉悬液(烟曲霉组)、β-葡聚糖(β-葡聚糖组)及培养基分别作用THP-1细胞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107 CFU/ml烟曲霉体外作用THP-1细胞后15、30、60 min 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水平。采用20 μmol/L SB203580预先与THP-1细胞共培养2 h后,再用107 CFU/ml烟曲霉、β-葡聚糖或培养基作用6 h,检测各组THP-1细胞TNF-α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106、107 CFU/ml烟曲霉组、100 mg/L β-葡聚糖组及空白对照组TNF-α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0.983,P < 0.001),且随培养时间延长,THP-1细胞TNF-α mRNA水平增高(F = 701.680,P < 0.001)。107 CFU/ml烟曲霉刺激THP-1细胞24 h后,TNF-α蛋白水平(6 236.30 ± 437.12 ng/L)较空白对照组(132.10 ± 0.61 ng/L)明显升高(P < 0.01)。107 CFU/ml烟曲霉作用THP-1细胞30 min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明显升高,60 min时开始减弱。SB203580阻断的烟曲霉组TNF-α mRNA表达水平(3.83 ± 0.62)较未阻断的烟曲霉组(187.23 ± 21.62)明显降低。结论 人THP-1细胞体外与烟曲霉作用后激活信号分子p38MAPK并分泌TNF-α,表明单核细胞可能参与抗烟曲霉感染固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摘要】 皮肤微生物群在人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形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与皮肤健康密切相关。痤疮是一种微生物感染相关的常见皮肤病。痤疮丙酸杆菌、葡萄球菌属及马拉色菌属等是目前发现与痤疮发病最密切相关的3种微生物。本文综述上述3种微生物与痤疮发病的关系,主要包括不同型别细菌或真菌致病能力、与痤疮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的差异等,以期为制定痤疮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寻常痤疮患者囊肿皮损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并观察痤疮丙酸杆菌体外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信号分子p38MAPK及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例痤疮患者囊肿皮损和6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中IL?6 mRNA表达水平。用2 × 106、2 × 107、2 × 108 CFU/ml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或脂多糖(100 μg/L)刺激THP?1细胞,同时设培养基对照组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先用20 μmol/L SB203580处理,再用2 × 108 CFU/ml痤疮丙酸杆菌刺激),作用不同时间(1 ~ 6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6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IL?6含量。2 × 108 CFU/ml灭活痤疮丙酸杆菌菌悬液刺激THP?1细胞15、30、60 min或脂多糖(100 μg/L)刺激30 min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 痤疮囊肿皮损和健康对照皮肤IL?6 mRNA水平分别为3.680 ± 0.790、1.155 ± 0.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47,P < 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痤疮丙酸杆菌组、脂多糖组、培养基对照组IL?6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2.3,P < 0.001,ν = 4),痤疮丙酸杆菌刺激1、3、6 h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 526.6,P < 0.001,ν = 2)。2 × 108 CFU/ml痤疮丙酸杆菌组、脂多糖组、培养基对照组上清液中IL?6浓度分别为(1 618.22 ± 32.23)、(3 212.06 ± 353.00)、(147.10 ± 0.53) ng/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ν = 2,F = 102.35,P < 0.01)。2 × 108 CFU/ml痤疮丙酸杆菌作用于THP?1细胞15、30、60 min后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升高。SB203580组THP?1细胞IL?6 mRNA水平与未抑制组比较明显降低(t = 15.91,P = 0.004)。结论 寻常痤疮患者囊肿中IL?6 mRNA水平显著升高。痤疮丙酸杆菌体外可激活人THP?1细胞信号分子p38MAPK,促进其分泌IL?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1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皮损情况、主观症状、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轻度占比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斯软膏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 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