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国外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标准 ,对 2 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 7例患者共 2 8处病变 ,置入 2 8个支架 ,其中 A型病变 14例 ,B1 型病变 10例 ,B2 型病变 4例。置入支架前管腔狭窄程度为 78.2 %± 5 .6% ,支架置入后血管残存狭窄程度为 0 .9%± 1.4%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年 ,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状态下 ,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挽救患者生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15例 ,平均年龄 (70 1± 8 4)岁 ,动脉血压 <85 / 6 0mmHg(1mmHg=0 133kPa) ,心动超声检查射血分数 (EF) <42 % ,伴有明确的急性泵衰竭征象。患者发病 2 4h内紧急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支架术 ,其中 4例同时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3例行回旋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观察血压、心率 ,应用心动超声测定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支架术后完全阻塞的左前降支血管再通良好 ,术后 30min血压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收缩压 (10 6 0± 11 8)vs (76 2± 4 9)mmHg ,P <0 0 1;舒张压 (82 4± 9 7)vs (5 6 2± 6 1)mmHg ,P<0 0 1];心率明显下降 [(79 2± 8 4)vs (10 9 2± 9 1)次 /分 ,P <0 0 1]。术后 4h ,心动超声测定心功能明显改善 [EF(48 8± 4 7) %vs (34 3± 4 5 ) %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状态时 ,尤其是年老患者 ,治疗的关键是尽早使完全阻塞的血管再通 ,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十分有效和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心电学新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验证心电图aVL导联QRS波群变化能否作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罪犯血管的判定标准 ,比较 6 0例下壁AMI患者aVL导联QRS波群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 ,分析aVL导联QRS波群两种模式 (Ⅰ型 :S/R≤1/ 3,ST段抬高≤ 1mm ;Ⅱ型 :S/R >1/ 3,ST段抬高 >1mm)对判断下壁AMI罪犯血管的临床价值。结果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改变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 (LCX)组出现率为 89% ,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为 2 4% (P <0 .0 0 1)。Ⅱ型改变在LCX组出现率为 11%、RCA组为 76 % (P <0 .0 0 1)。Ⅰ型心电图变化预测LCX闭塞的敏感度为 89%、特异性为 76 %。Ⅱ型心电图改变预测RCA闭塞的敏感度为 76 %、特异性为 89%。结论 :aVL导联的Ⅰ型QRS波群变化是判断LCX型AMI敏感、特异的预测指标 ,而Ⅱ型QRS波群变化是RCA型AMI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观察房间隔起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 (AF)患者最大P波时限 (Pmax)及P波离散度 (Pd)的影响 ,探悉房间隔起搏防治AF发作的电生理机制。对 2 1例阵发性AF患者和 2 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无阵发性AF患者 ,分别进行右心耳和房间隔起搏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对阵发性AF和无阵发性AF患者的Pmax和Pd影响。结果 :阵发性AF患者较无阵发性AF患者Pmax和Pd值明显大 (分别为 1 35± 1 5vs 1 1 9± 1 4ms ,P <0 .0 5 ;36 .5± 9.2vs 1 9.7± 7.1ms ,P <0 .0 1 ) ;房间隔起搏使阵发性AF患者Pd、Pmax显著下降 (分别为 2 3 .4± 8vs 36 .5± 9.2ms ,1 2 0± 1 1vs1 35± 1 5ms,P均 <0 .0 5) ;右心耳起搏使无阵发性AF患者Pmax和Pd明显增加 (分别为 1 32± 1 2vs 1 1 9± 1 4ms,2 5 .5± 8.5vs 1 9.7± 7.1ms ,P均 <0 .0 5)。结论 :右心耳起搏能够使无阵发性AF患者Pmax和Pd值增加。房间隔起搏能够明显降低阵发性AF患者Pmax、Pd ,纠正房内或房间传导延缓 ,改善心房内电活动的各向异性 ,防治AF发作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吸烟 ,是否对内皮损伤或粥样斑块形成有叠加作用鲜见报导[1] 。我们将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按 4种易患因素含量多少分组 ,测定反映内皮功能的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 ,并测算冠脉狭窄程度 ,探讨易患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以及与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及分组 在哈医大一院心内科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患者中 ,选临床诊断冠心病又经冠脉造影证实有狭窄者 42例 ,其中陈旧心肌梗死病人 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 ,稳定型心绞痛 6例 ,男 31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通过比较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间隔部旁路 (间隔部旁路组 )和非间隔部旁路 (非间隔部旁路组 )患者旁路前传和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及传导时间的不同 ,探悉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2 7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间隔部旁路 6例 ,非间隔部旁路 2 1例。两组患者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2 5 9± 3 3 )ms比 ( 2 66± 2 4)ms ,P >0 0 5〕、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 2 62± 3 1)ms比 ( 2 71± 17)ms ,P >0 0 5〕和心动过速频率〔( 168± 3 1)次 /分比 ( 176± 2 5 )次 /分 ,P >0 0 5〕无显著性差异。与非间隔部旁路组患者相比 ,间隔部旁路组患者旁路前传时间〔( 76± 2 1)ms比 ( 3 9± 13 )ms ,P <0 0 1〕和房室结逆传时间〔( 10 3± 3 5 )ms比 ( 4 6± 19)ms ,P <0 0 1〕明显延长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旁路顺传或房室结逆传速度减慢使间隔部旁路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快速心房起搏诱发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  2 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16例 )和依那普利组 ( 11例 )。阻断自主神经后 ,以最快 1:1心房起搏 [( 349± 37) /min]诱发急性心房颤动 (房颤 ) ,观察各组患者心房快速刺激前后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AERP频率自适应性、不应期离散度 (AERPd)的变化及房颤诱发情况。结果 ①心房快速起搏后 ,对照组AERP明显缩短 ,依那普利组AERP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心房快速起搏前后AERPd差异无显著性 ;②心房快速起搏前后 ,对照组右心耳 (RAA)处AERP与相应程控刺激基础周长拟合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0 0 6 2和 0 0 18;依那普利组分别为 0 0 5 9和 0 0 5 3;③心房快速起搏后 ,对照组房颤诱发例数、次数显著增加 ,平均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依那普利组心房快速起搏前后房颤诱发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依那普利能够防止心房快速激动引起的心房急性电重构 ,降低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分析焦虑和动机等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作用,并就如何克服大学英语听力课焦虑感和激发学习动机方面的基本措施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以及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智能极谱法测定发样中的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学者[1] 首先提出的硒 (Ⅳ )—高碘酸钾极谱催化波体系针对临床标本的特点 ,对应用这一体系测定发样硒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确定了湿法消化发样标本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常规分析的人发样硒测定方法 ,并已实际应用于大量临床标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