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和单涎酸神经节苷酯(GM1)联合植入帕金森病(PD)大鼠脑内的抗PD效果及移植物的存活情况。方法:将用酶消化法制成的同种大鼠SCG细胞悬液和GM1立体定向植入PD大鼠损毁侧尾壳核内,比较单纯细胞移植组,联合移植组,上清液组和非移植组间及移植前,后诱发旋转行为的变化,移植6个月后移植区行组织学检查(HE,TH染色)。结果:两个实验组中的PD大鼠移植后的旋转行为较移植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其中尤以联合移植组的旋转行为减少最为明显,而两个对照组的改善不明显,脑切片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移植区内有存活良好的TH阳性细胞,联合移植组中的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单纯细胞移植组。结论:1.GM1可提高SCG细胞在受体脑内的存活率,2.同种成年大鼠SCG细胞植入PD大鼠脑内可以存活,并可纠正PD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头后面的神经分布,探讨胰头癌沿神经浸润转移的解剖学基础,为临床上清除由于胰头癌神经浸润转移所致的残留癌以及胰源性疼痛止痛术等提供相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观测了30具成人尸体胰头后面神经分支的来源和分布特征。结果:(1)胰头后面的神经分支主要来源于右腹腔神经节(27例)、腹腔丛右侧半(20例)和肝丛(16例),少数发自肠系膜上丛(14例)。(2)胰头后面神经分布形式以成丛型.即“胰头丛”占多数(24例),仅有6例为不成丛型。(3)“胰共丛”的位置较恒定,肾贴于胰头后面,邻接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的末段。胰头后面神经分支进入胰头后面腺体的部位以右上、下象限为主(分别有21例和26例),其次为左下象限(14例),而左上象限最少(3例)。结论:胰头后面的神经分布丰富,其来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为胰头癌神经浸润转移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提供了可能,也是导致中、晚期胰腺癌剧烈疼痛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轻度脑低灌对雌性大鼠丘脑内肥大细胞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在不同低灌时间点处死动物,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两侧丘脑内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结果低灌后4 h右侧丘脑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比例在低灌后半小时明显增加,对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丘脑内肥大细胞可能通过脱颗粒参与了脑低灌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骨髓基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骨髓基质细胞(MSC)扩增后植入帕金森病(PD)鼠的纹状体内,观察其在患鼠脑内的生存、分化、迁移等变化,以期为研究和治疗P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建立PD鼠的动物模型,提取PD鼠的骨髓,并进行培养、分离和扩增,得到大量MSC,在用BrdUrd标记后,立即进行同种同体脑移植,移植后PD鼠存活20天-3个月后处死。取PD鼠脑组织,用BrdUrd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抗体和神经原纤维抗体进行双重免疫组化检测,检测植入纹状体中供者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和是否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结果:植入的MSC能向脑的许多部位进行迁移,特别是向双侧的纹状体和黑质迁移。在核BrdUrd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可见到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棕红色的阳性产物,但是未观察到神经原纤维的阳性产物。结论:在PD鼠脑的微环境中,MSC能向脑的多个部位进行迁移,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5.
腓距关节接触面的力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培党  林元问 《铁道医学》1998,26(6):368-369
目的 观察负重时腓距关节在不同情况下的接触面积及图形变化趋势。方法 在16例标本上,用压敏片在加载机上加压,测试腓距关节接触面。结果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时,腓距关节接触面呈镰刀状,位于中上部,面积99.3±4.03mm^2;踝背屈15°、踝跖屈15°及腓骨中段切除,既可造成接触面积明显变化,也可致接触区图形改变;切断小腿骨间膜,腓距关节接触面无明显变化;离断胫腓前、后韧带后,压敏片不出现显色区。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TGF-α及EGFR的表达与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胰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TGF-α及EGFR蛋白表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神经浸润者19例,EGFR、TGF-α阳性表达分别为21例(67.74%)和18例(58.06%),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其表达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神经浸润的19例中,呈EGFR阳性表达16例(84.21%),TGF-α阳性表达12例(63.16%),TGF-α和EGFR共同阳性表达12例(63.16%);无神经浸润者12例中,呈EGFR阳性表达5例(41.67%),TGF-α阳性表达6例(50.00%),TGF-α和EGFR共同阳性表达仅2例(16.67%),与有神绎浸润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α与EGFR在胰腺癌组织及其周围神经组织的过量表达可能构成了旁分泌作用.从而为癌细胞与神经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增加了癌细胞与神经组织的特殊亲和力,与胰腺癌易于发生神经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4h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延髓内脏带(MVZ)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及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NOS阳性神经元与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相互关系,阐明在缺血状态下MVZ的功能作用机制。方法: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组化)反应、FOS蛋白免疫组化反应及双重色技术显示MVZ在不同时相的3种阳性神经元变化,并以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脑缺血组MVZ内NOS阳性神经元染色反应增强和FOS蛋白表达随脑缺血后再灌注时程而变化,并见有15%-20%阳性双染细胞。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MVZ内NOS阳性神经元与FOS蛋白表达的变化具有相关性,提示MVZ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MRI)及皮质和尾壳核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GDNF对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左侧脑室注射GDNF,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DNA合成期(S期)细胞,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RI观察脑部影像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生理盐水组和GDNF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不同时间(3、7、14、21、28d)皮质和尾壳核内BrdU/nestin、BrdU/NeuN、BrdU/GFAP阳性双标细胞。GDNF组对学习记忆的恢复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MRI检查T2WI上缺血区信号明显增高和轻微脑肿胀,GDNF组缺血后3d,缺血区出现小面积信号增高影,14d信号强度明显下降;GDNF组Br-dU/nestin双标细胞数明显增加;新生细胞分化结果显示28d时,GDNF组BrdU/NeuN(58.23%±15.30%)、BrdU/GFAP(11.29%±4.30%),与其它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实局灶性脑缺血激活皮质和尾壳核内的NSCs,而GDNF可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SCG)的形态学研究,为其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 观测30 侧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的位置、形状、大小及重量,并在光镜下观察10 侧神经节内的神经元胞体分布情况并计数。结果 SCG为梭形,其主神经元数为(7911 ±1051) 个,TH 阳性去甲肾上腺素能主细胞数为(5044±717) 个,占主神经元数的63.8% 。结论 SCG富含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也含有多巴胺能神经元,可作为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供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百草枯诱导的氧化胁迫在涡虫严重致死率发生中的角色。方法:动物的存活率用于反映涡虫的致死率。百草枯用来诱导严重的氧化胁迫,氧化胁迫的发生程度通过过氧化物酶(SOD)的活性变化来监测。游离氧自由基清除剂DMSO用来在百草枯处理前或后处理涡虫。结果:浓度为2 mmol.L-1百草枯处理1 h显著降低SOD活性,而2 mmol.L-1百草枯处理2、4、8 h可以导致更严重的SOD活性降低。暴露2 h后,浓度为1 mmol.L-1百草枯不明显影响SOD活性,而浓度为2、3与4 mmol.L-1的百草枯处理则显著降低SOD活性。同时,经浓度为2、3与4 mmol.L-1百草枯处理后,继续发育3 d的涡虫存活率发生了显著的降低。进而,对浓度为2 mmol.L-1百草枯处理2、4与8 h涡虫进行预先或延后DMSO(0.1%)处理4 h可以显著增加百草枯处理动物的SOD活性。尽管如此,在2 mmol.L-1百草枯处理2、4与8 h基础上再进行DMSO(0.1%)预先或延后处理4 h涡虫动物的SOD活性尚不能够达到正常涡虫中的SOD活性水平。而且,对浓度为2 mmo.lL-1百草枯处理2、4与8 h涡虫进行预先或延后DMSO(0.1%)处理4 h还可以显著提高百草枯处理动物的存活率。结论:DMSO预先或延后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恢复百草枯暴露涡虫中经氧化胁迫诱导的严重致死率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