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管引流抢救成功极重型脑出血一例报告崔爱勤,刘培光,刘改生,康进明患者,男,60岁。突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不详。查体:血压24/16kPa,中度昏迷,压眶无反应,间断性去脑强直发作,瞳孔左2.5mm,右5mm,光反时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口服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相对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心房颤动血栓事件的作用,并探讨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7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取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初始剂量为2.5mg/d,调整剂量使INR控制在1.5~2.5,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均测定两组患者抗凝前后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结果 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血栓发生率1(2.78%)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6.67%)(P<0.05)。抗凝后观察组PC、PS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凝后与抗凝前比较PC、PS活性降低(P<0.05)。结论 口服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效果明显,低强度华法林虽降低血浆蛋白C及蛋白S活性,并未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初筛指标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为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草酸铂联合氟脲嘧啶及醛氢叶酸同步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探讨该方案的临床可行性。方法36例T3~4N2~3M0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入综合治疗组,分别在放疗第1、22、43 d接受草酸铂130mg/m2 5-氟脲嘧啶3.75mg/m2 醛氢叶酸100mg/m2同步化疗。选取32例单纯放疗者为对照组。结果所有病例如期完成治疗。放疗40Gy时,综合组颈淋巴结有效率较高(P<0.05);放疗结束5~6周后,综合组颈淋巴结完全缓解率较单纯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鼻咽肿瘤缓解率也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主要表现综合组比单纯放疗组更多发生Ⅰ、Ⅱ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和周围神经炎;两组所发生的皮肤及黏膜反应相当。结论草酸铂联合氟脲嘧啶及醛氢叶酸同步化放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局控率,对鼻咽原发灶的控制也有一定帮助;对其毒性反应患者可耐受,未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典型的胸痛对诊断冠心病诊断十分重要。然而,临床上仍有大量无胸痛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至少1根血管狭窄大于70%)。本文旨在研究胸痛存在与否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人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1例病人,根据病人是否存在胸痛,分成胸痛组(37例),和非胸痛组(24例),胸痛包括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之一;非胸痛的症状包括胸闷、心前区不适、憋气、心悸和气喘等。比较两组冠造阳性率,以及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别。结果胸痛组冠造阳性率高于非胸痛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81.8%V864%,P=0.132);性别比在胸痛和非胸痛组间无差异(40.5%V840%,P=0.71);糖尿病患病率在胸痛和非胸痛组间无差别无显著性意义(28%VS27%,P=0.25);胸痛组hsCRP〉3mg/L病人的比例高于非胸痛组(18.9%vs16%,P=1.oo);胸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于非胸痛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51%V836%,P=0.26);非胸痛组病人行运动试验检查的比率高于胸痛组(12.5%vs5.4%,P=0.38);高血压患病率在两组间无差别(64.8%VS62.5%,P=0.697)。结论胸痛与无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病率、性别、hsCRP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病人胸痛与否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必需的,须及时发现无胸痛的冠心病患者,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6-01-01-2006-12-31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84例,分为MS组及非MS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S组血TG浓度及体质指数明显高于非MS组(P<0.001),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P<0.001);而2组在年龄、空腹血糖、HDL-C、LDL-C、TC及尿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血管数目、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比率及置入支架的总长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未能证明MS是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MS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患者普遍存在,MS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小板通过以下3个分子机制粘附到内皮下结缔组织: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Ⅰ b-Ⅸ-Ⅴ复合物(Gp Ⅰ b-Ⅸ-Ⅴ)和已结合在胶原上的vWF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IaⅡa(GP Ⅰ a-Ⅱa)直接与胶原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Ⅰc-Ⅱa(GP Ⅰ c-Ⅱa)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血小板粘附后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释放ADP、在血小板表面生成凝血酶。ADP和凝血酶通过纤维蛋白原及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如GPⅡ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分,其首要作用在于支持造血,此外它还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这种细胞将有可能用于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和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用于修复受损或有遗传缺陷的组织和器官,如骨发育不全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等。然而,其分离方法很粗糙,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分离和鉴定的方法,这是制约其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的重要因素。另外,弄清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有利于体外控制这种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最后,间充质干细胞回巢到骨髓或其他组织是成功进行细胞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肝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梁立华,陈义雄,吴义忠,刁胜林,周国英,夏宁,刘培光肝海绵状血管瘤以往主要依靠手术治疗[1],随着介入放射治疗的开展,应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2],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对其诊断和应用鱼肝...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分,其首要作用在于支持造血,此外它还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这种细胞将有可能用于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和作为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用于修复受损或有遗传缺陷的组织和器官,如骨发育不全和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等。然而,其分离方法很粗糙,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分离和鉴定的方法,这是制约其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的重要因素。另外,弄清在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有利于体外控制这种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最后,间充质干细胞回巢到骨髓或其他组织是成功进行细胞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