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5′-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简称5′-NPD)属于水解酶类,系统名为寡核苷酸。5′-核苷酸水解酶(Oligo-un-cleate:5′-nucleotidehydrolase)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各种组织的核苷酸外切酶,是生物体内参与DNA分解代谢的酶系之一。1973年Tsou KC用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下简称PAGE)分离5′-NPD同工酶,在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血清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2.
川乌饮片急毒及药效学的实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川乌不同炮制品进行急毒、药效学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生川乌毒性最大,炮制后毒性降低。改进Ⅰ镇痛作用明显,抗炎作用最强。改进Ⅱ、药典法药效极弱。  相似文献   
3.
在抑制肝癌发生的动物长期实验基础上,建立抑制致肝癌作用的大鼠短期实验模型,筛选研究对黄曲霉毒素(AFB1)和(或)二乙基亚硝胺(DEN)致肝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和中药。发现有化学预防作用的抑制物及其抑制率为:绿茶叶(69.07%)及其水醇提取物(59.57%-69.15%),茶多酚(65.73%),咖啡(86.84%).香菇(42.24%),猴头菇(31.06%),菊花(42.12%),银花(41.11%),当归(93.65%)。丹参(84.21%),五味子(95.52%)及其制剂联苯双酯(48.84%),甘草(55.36%)及其制剂甘草甜素(46.74%),柴胡(52.86%),白芨(45.61%),土茯苓(40.82%),番桃叶(40.03%),橘皮提取物(37.12%).绞股蓝总苷(31.87%)和左旋咪唑(54.35%)等。经肝癌高发区高危人群预防试验,绿茶、丹参和左旋咪唑等均可降低肝癌发生率,其保护率分别为67.18%,49.60%和73.34%。  相似文献   
4.
1癌基因的概念 Oncogene(以下简称Onc,即“癌基因”).癌基因本质上是DNA片段序列.这种DNA片段有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能使体外培养的易感细胞(最常用的是处于癌前阶段的NIH/3T3小鼠成纤维细胞株)转化为具有类似体内癌细胞表型特征的转化细胞.癌基因首  相似文献   
5.
化学诱发大鼠肝癌变过程中癌基因原位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化学诱发大鼠肝癌变的启动、促进、发展和癌形成各个阶段癌基因表达的改变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的为SoltFarber模型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结果:cmyc和Nras基因在促癌阶段呈高表达;在诱癌中期以后,随增生结节的发展和癌的形成表达呈增加的趋势。结论:cmyc和Nras基因在肝癌的发生中,具有协同和持续作用。从分子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证实肝细胞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的癌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大鼠肝癌变过程中p16和Rb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肝癌发生的启动,促进,发展和癌形成的不同阶段中p16和Rb基因的表达状态及其与病理改变及γ-GT酶异常灶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Solt-Farber模型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p16和Rb基因从促癌阶段的增生结节至癌形成阶段的肝癌组织均表达异常,与γ-GT酶的表达有一定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7.
绿茶和丹参预防肝癌的研究概况张振权刘启福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最主要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及广西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分别约14万、1.2万人左右。减少肝癌死亡的最好办法是预防。现将绿茶和丹参预防肝癌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绿...  相似文献   
8.
9.
磁场对小鼠遗传物质影响的剂量一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染色体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及用DNA解旋荧光法(FADU)测定的双链DNA剩余率为指标,进行了不同强度(0.02T~0.80T)的磁场对小鼠体内骨髓细胞染色体和脾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实验所用的磁场强度能够使双链DNA剩余率降低,染然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明显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一效应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原发性肝癌病因及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启福  张丽生 《癌症》1994,13(4):365-367,360
广西原发性肝癌病因及预防研究进展刘启福,张丽生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27)广西是我国原发性肝癌(PLC)高发区之一,PLC死亡率位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多年来,PLC一直列为我区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并在病因及预防研究中取得了诸多进展。一、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