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胃肠道出血早产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出生的胃肠道出血早产儿60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早产儿和足月儿作为对照.统计分析所有新生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胃肠道出血早产儿的血浆APTT、PT、FDP和D-D水平分别为(65.46±18.68)s、(16.54±8.29)s、(8.49±7.65)g/L和(1.07±0.46) mg/L,高于健康早产儿的(52.24±9.75)s、(12.78±7.46)s、(6.48±5.14) g/L和(0.69±0.28)mgm和健康足月儿的(42.73±8.69)s、(10.01 ±7.11)s、(5.87±4.21) g/L和(0.51±0.26) mg/L;而胃肠道出血早产儿的血浆FIB[(2.01±0.75) g/L]低于健康早产儿[(2.36±0.68) g/L]和健康足月儿[(2.49±0.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出生后60、90以及120 d的Am、PT、FDP和D-D水平均较出生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血浆FIB则较出生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存在明显功能障碍,患儿的高凝血因子状态可随着出生后机体的成熟和相应的治疗后缓解.胃肠道出血早产儿凝血功能改变与消化功能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早产儿胃肠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酶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24小时内窒息新生儿113例,分为轻度窒息组83例;重度窒息组30例;并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轻、重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活性变化情况;对比轻、重窒息组治疗前后血清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情况。结果重度窒息组患儿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均高于轻度窒息组,而轻度窒息组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重度窒息组患儿CTnⅠ含量与CK-MB活性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CTnⅠ与CK-MB活性变化检测在窒息新生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反应新生儿心肌损伤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15 min,于2015年7月19日11:15因窒息复苏后15 min入院.第1胎,第1产,孕36+3周.母孕期36+3周B超提示:胎儿双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经产科、新生儿科、B超、外科等多学科会诊后遂拟剖宫产术取胎.Apgar评分1 min评分6分(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各扣1分).5 min评分7分(呼吸、反应、肌张力各扣1分),10 min评分8分(呼吸、肌张力各扣1分).经新生儿科医生予气管插管复苏后,患儿反应尚可,被动呼吸,考虑产前B超提示异常和为窒息复苏后遂马上转入NICU.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其母亲于孕36周B超检查发现胎儿腹腔内存在游离的液性暗区,1周后复查胎儿腹腔积液较前增多。于胎龄38+3周在本院剖宫产出生,出生时羊水清,阿氏评分1、5、10 min均为10分,生后腹部膨隆,于2015年10月9日转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无呕吐,无哭闹及腹泻,无黄疸,无发热及抽搐,无咳嗽及气促,无水肿及少尿,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及代谢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0℃,呼吸50次/min,心率142次/min,体重4.01 kg,神志清,精神反应好,呼吸平稳,营养发育正常,皮肤无黄染,颜面及双下肢无水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心脏未见异常,腹部膨隆,触之柔软,腹壁浅静脉怒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侧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7×109· L-1,红细胞3.82×1012· L-1,血红蛋白134 g/L,淋巴细胞23.5%,中性粒细胞60.6%,血小板( Plt )226×109· L-1。尿、大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腹腔积液检查:红细胞2~5/HP,颜色:黄色,透明度:微浊,李凡利试验阴性,凝固性:可见凝块,有核细胞数2390×106· L-1,多个核细胞百分比22%,单个核细胞百分比78%,腹水培养无菌生长。腹部B超及CT检查:腹腔内大量积液。肝、胆、脾、双肾大小形态正常。遗传代谢病检查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Y,基础G显带未见异常。结合相关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初步诊断为:(1)先天性乳糜腹;(2)双侧睾丸鞘膜积液;(3)巨大儿。治疗方法:患儿确诊后采取保守治疗,禁食2~4周,从中心静脉内泵入高营养中长链脂肪乳剂1~4g/( kg· d)、氨基酸等营养支持,予人免疫球蛋白[400~500 mg/( kg· d)]提高免疫力、白蛋白[1 g/(kg· d)]纠正低蛋白血症,予输血、血浆纠正贫血,由小剂量[3.5~10μg/( kg· h)]开始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以减少乳糜液的产生, 2~4周后开奶,予蔼尔舒配方奶喂养,同时密切观察腹腔积液情况调整奶量,小儿外科协助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间隔腹腔穿刺抽腹水,做好腹腔穿刺引流、抽液的护理,防治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经3个月治疗,期间患儿体重正常增长,腹水减少,监测腹围无再增加,不用再腹腔穿刺抽腹水,每次自行吃奶150 mL,于2016年1月13日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117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患儿39例.Ⅰ组患儿单独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Ⅱ组患儿单独使用地氯雷他定糖浆进行治疗,Ⅲ组患儿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其中Ⅲ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优于Ⅰ组和Ⅱ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行左卡尼汀治疗的效果。方法92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行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3.48%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7.41±6.21)U/L低于对照组的(11.77±6.4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肌钙蛋白I水平为(0.05±0.12)ng/ml低于对照组的(0.10±0.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左卡尼汀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可改善患儿临床疗效,且降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婴幼儿Toll样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因子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市儿童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脓毒症患儿20例(脓毒症组),重症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20例(严重脓毒症组),以同时期20例健康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TLR4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前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婴幼儿外周血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阳性率比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高[(52.48±27.37)%和(80.56.±42.95)%比(15.63±9.28)%;(26.58±14.26)%和(49.32±23.74)%比(2.84±2.0r7)%;均P<0.01];严重脓毒症组婴幼儿PBMC表面TLR2、TLR4的表达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浆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升高更加明显(P<0.01)。结论 TLR2和TLR4可能共同参与了婴幼儿脓毒症时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激活TLR信号通路。婴幼儿脓毒症时TLR2和TLR4可能介导了血清前炎性因子TNF-α,IL-6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短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联合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间发热持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胸片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发热时间缩短,咳嗽缓解时间提前,外周血白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幅度更为明显,胸片改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胸片改善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短期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44例病毒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0.6ml/(kg·d)治疗,对照组96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次),2次/d,连用5~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5%),高于对照组(68.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腹泻病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