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初步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大鼠肺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rf2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干预及阻断Nrf2信号通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活性、肺湿/干重比值(W/D)、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的表达情况和肺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远隔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Nrf2表达增加(P<0.05)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高(P<0.05),W/D比值减低;而阻断Nrf2信号通路后这一变化明显减弱。结论 远隔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Nrf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深低温肺缺血远隔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开通症状性复杂颈动脉闭塞病变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2021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成功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开通症状性复杂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放疗损伤导致闭塞3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5例。结果:8例患者复合手术重建全程颈总动脉闭塞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颈内动脉闭塞开通失败,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围术期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1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颈部血肿1例。随访时间为3~39个月,再狭窄1例,为轻度狭窄,未见严重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手术是治疗症状性复杂颈动脉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 ,以后天性多见 ,常由腹腔炎症、手术、创伤后出血所致 ,肠道功能紊乱 ,暴饮暴食 ,往往为其诱因。我院外科自 1995年~ 1998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50例 ,其中 10 0例经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治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 0例中年龄最小者 8岁 ,年龄最大者 75岁 ,以35~ 50岁最多 ,占 52 % ;发病至住院时间最早 1天 ,最晚 5天。全组病人均有程度不等的痛、吐、胀、闭等症状 ,查体均有程度不等的腹部压痛 ,有明显肠绞窄表现者不纳入本组讨论之列。既往有腹腔及盆腔手术史者 55例 ,有腹腔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合并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左心房粘液瘤合并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16~55岁。待病情稳定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后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3例;急诊行腹主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待病情稳定后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切除术,同期经股动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急诊行Fogarty导管取栓,同期行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1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肢体疼痛消失,血管超声波检查提示:取栓后动脉血运良好,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0d。随访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粘液瘤复发及取栓部位粘液瘤种植转移,下肢血运良好,均无栓塞及血栓事件再次发生。结论心脏粘液瘤合并动脉栓塞患者,如发生重要器官栓塞或外周动脉栓塞无血流通过,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状态考虑是否同期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术;如栓塞的肢体远端血液供应良好,待病情稳定后行心脏粘液瘤切除术,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心房肌的纤维化,以及TGF-β1/TAK1信号系统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GroupS)和快速起搏组(GroupP)。给予兔左心房心外膜电起搏,以900次/min高频起搏,建立房颤模型。起搏前后及房颤后记录心电图。取兔心房组织,观察细胞结构变化(HE染色),比较左房重量指数及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免疫组化、Westen—blot检测TGF-61、TAK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TGF-β1mRNA、TAK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起搏兔的左房重量、左房重量指数明显高于GroupS。Masson染色显示起搏兔的左心房心肌间质胶原显著增多。②起搏组的TGF—β1、TAK1的表达明显高于GroupS。③在起搏组中,代表心肌纤维化的心肌间质胶原及LAWI与TGF-β1、TAK1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其中与TGF—β1呈正相关(R2=0.72,P〈0.05),与TAKI亦呈正相关(R^2=0.762,P〈0.05)。结论心房颤动在发生早期即存在心房组织的纤维化。快速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早期,TGF-β1/TAK1通路信号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GF-β1/TAK1通路信号可能是心房纤维化信号途径之一,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心房肌的纤维化,以及TGF-β1/TAK1信号系统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Group S)和快速起搏组(Group P).给予兔左心房心外膜电起搏,以900次/min高频起搏,建立房颤模型.起搏前后及房颤后记录心电图.取兔心房组织,观察细胞结构变化(HE染色),比较左房重量指数及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免疫组化、Westen-blot检测TGF-β1、TAK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TGF-β1mRNA、TAK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起搏兔的左房重量、左房重量指数明显高于Group S.Masson染色显示起搏兔的左心房心肌间质胶原显著增多.②起搏组的TGF-β1、TAK1的表达明显高于Group S.③在起搏组中,代表心肌纤维化的心肌间质胶原及LAWI与TGF-β1、TAK1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其中与TGF-β1呈正相关(R2=0.72,P<0.05),与TAK1亦呈正相关(R2=0.762,P<0.05).结论 心房颤动在发生早期即存在心房组织的纤维化.快速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早期,TGF-β1/TAK1通路信号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GF-β1/TAK1通路信号可能是心房纤维化信号途径之一,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腰肋悬空半截石位行下行高危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56例,随机分为腰肋悬空半截石位和俯卧位两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等指标和患者体位安置前后以及术中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高危事件发生,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患者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俯卧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平稳,在体位安置后和术中均无明显改变,但俯卧位组与术前和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肋悬空半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可有效治疗高危患者上尿路结石,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