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远市健康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清远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职业的SARS冠状病毒(简称SARS-CoV)抗体水平状况。通过对SARS流行后期(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中SARS-CoV抗体水平调查,以发现是否存在隐性感染,确定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寻找与病源有关的人群和动物。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月,采集该地区各县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SARS-CoV抗体Ig6水平。结果 共检测健康入血清4268份,SARS-CoV抗体Ig6阳性率为0.75%(32/4268),其中1~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54%(15/975),7~1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1.23%(8/651),13~18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33%(1/306),19岁~成年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34%(8/2336)。2642份不同职业的健康人群阳性率为12.50%(3/24),其他职业健康人群的阳性率为0.23%(6/2618)。结论 该地区SARS-CoV抗体水平比较低,低龄组(1~12岁)健康人群SAR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高龄组(13岁~成年)组健康人群的阳性率;从事野生动物屠宰职业的健康人群SAILS-CoV抗体IgG阳性率高于其他健康人群的阳性率。提示SARS-CoV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隐性传播和隐生感染聚集性;也提示从事野生动物屠宰职业的人群可能是SARS-CoV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临床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临床指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肺心病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占优(P<0.05).结论 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清远市不同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清远市不同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不同健康自然人群和高危人群血液样本,对自然人群按照年龄分为未成年组、成年组,高危人群分性病人群组、吸毒人群组,分别调查并采血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剂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阳性的判为阳性,一阳一阴再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定性检测确定。两种试剂均阴性的判为阴性。结果自然人群未成年组抗-HCV阳性1人,阳性率为0.10%(1/1029),成年组抗-HCV阳性26人,阳性率为0.46%(4/5645):性病人群组抗-HCV阳性8人,阳性率为4.08%(8/196),吸毒人群抗-HCV阳性206人,阳性率为77.74%(206/265)。结论丙型肝炎在吸毒人群中流行严重,与静脉吸毒有关,注射吸毒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的极高危行为,性乱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封包治疗手部湿疹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手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每2周1次,同时每晚用封包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只用封包治疗,每晚1次.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穴位注射联合封包治疗手部湿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刘利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83-3384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00例,在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实验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综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无恶化及死亡病例,治疗无效者5人,临床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无死亡病例,恶化5人,无效5人,临床总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能明显地促进脑梗塞患者神经损伤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2005年1月对清远市英德监狱服刑人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其高危行为史,并抽取血标本进行HIV抗体、HBsAg、HC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4 973名服刑人员,有吸毒经历者占8.57%,其中92.96%为静脉吸毒;有性乱经历者占39.84%。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5例,年龄为20~49岁,其中HIV、HBsAg和HCV三重感染者9例;HBsAg阳性检出率为2.03%,HCV抗体阳性率为9.63%,梅毒阳性率为0.62%。有静脉吸毒经历服刑人员的HIV抗体、HBsAg、HCV抗体和梅毒总阳性率分别为2.78%1、1.36%、46.46%和3.28%,高于无静脉吸毒经历者(均P<0.01);有静脉吸毒及性乱经历者的梅毒阳性率为3.46%,高于仅有性乱经历者(P<0.01);单纯性乱或单纯供血与无高危行为经历者之间的HBsAg和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狱服刑人员有较高的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感染率,静脉吸毒和性乱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监狱服刑人员的疾病监测及行为干预,降低其重返社会后扩散和传播传染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于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具体的治疗效果做出评价分析,便于临床中更好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内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浓度、胆固醇浓度以及血浆脂蛋白浓度均有较大变化,治疗前后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清远市吸毒人员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清远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2~2003年265名戒毒人员,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剂进行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血清学检测。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265名戒毒人员中,抗-HCV阳性206人,阳性率77.7%(206/265)。男性抗-HCV阳性率76.2%(182/239),女性抗-HCV阳性率为92.3%(24/26):抗-HCV阳性者无业人员及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均有静脉吸毒行为。吸毒史在2~4a为感染丙型肝炎高峰区。结论丙型肝炎在吸毒人群中流行严重,丙型肝炎流行与静脉吸毒及吸毒史有密切相关,与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