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探讨它与乳腺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纤维连接蛋白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细胞FN呈强阳性表达,而基膜FN及间质FN普遍减少甚至缺乏。结论细胞FN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标记物,间质FN及基膜FN减少有利于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探讨它与乳腺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纤维连接蛋白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 乳腺癌及洒巴结转移细胞FN呈强阳性表达,而基膜FN及间质FN普遍减少甚至缺乏。结论 细胞FN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标记物,间质FN及基膜FN减少有利于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对3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36例SPT患者临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肿块位于胰头15例(41.7%),胰体5例(13.9%),胰体尾9例(25.0%),胰尾7例(19.4%)。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实性区和假乳头状区混合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catenin的表达率为94.4%,CD10的表达率为80.6%,CD56和Vim的表达率分别为83.3%和91.7%。32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96月不等,30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复发,1例肝脏转移,均予手术切除,目前无死亡。结论SPT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来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滑肌样细胞。最早由Gabbiani等于1971年提出。尔后许多学者对其来源、特征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作了较多的研究,证明肌成纤维细胞在创伤愈合、纤维化形成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超微结构介于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特殊类型的平滑肌样细胞。Ryan等最先描述了人类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具有典型的平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encapsulated papillary carcinoma,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例,女性14例。选择典型蜡块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5例患者年龄40~79岁,中位年龄64岁。肿瘤直径1.5~6.0 cm,平均3.4 cm。肿瘤周围有纤维包膜,大多数以乳头状结构为主,瘤细胞柱状排列、极性紊乱,并缺乏肌上皮细胞;部分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筛状或微乳头状,其内可见纤维血管间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和PR,包膜内及周缘均未见肌上皮标记CK5/6、p63和calponin表达,Ki-67增殖指数5%~30%。术后随访5-48月,12例获随访资料者中仅1例伴有微浸润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EPC被视为一种特殊亚型的浸润性癌,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极好的预后,临床治疗可参照导管原位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肾脏集合管癌少见,不足肾脏恶性肿瘤的1%,肿瘤侵袭性强,超过5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集合管癌的诊断常很困难,往往需要排除性诊断。本研究观察肾脏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肾脏集合管癌的患者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CK19、CAM5.2、CK7、Vimentin、CD10、P63和PaX-8。结果:肾脏集合管癌临床症状以血尿、腹痛、腹块为主;肿瘤主要起源于肾脏中央区的髓质,组织学以不规则的腺管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伴炎性纤维组织增生性间质为主要形态学表现;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5例肾脏集合管患者中,CK19、CAM5.2、PaX-8均为阳性表达,2例Vimentin存在阳性表达、1例CK7阳性表达,CD10、P63表达均为阴性。结论:肾脏集合管癌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形态,以及使用免疫组化进行排除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银染技术对30例软骨肉瘤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测定,并结合病理学资料和临床随访,评估其与病理分级及预后的价值。结果显示:死亡病例软骨肉瘤的嗜银蛋白平均数(17.432±0.728)明显高于非死亡病例软骨肉瘤乎均数(7.835±0.972);不同病理学分级的嗜银蛋白数有显著性差异,分化好的肿瘤,嗜银蛋白计数低。提示嗜银蛋白可以反映软骨肉瘤的恶性潜能,可较好地区别不同分级的软骨肉瘤,同时也是一项较好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