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肝坏死的CT诊断二例刘光华,张庆,王俭例1男,15岁,乏力、纳差、尿黄35天,恶心、呕吐10天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治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84umol/L,结合胆红素3l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1U.肝炎免疫An...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CP在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3例肝移植术后怀疑有胆道并发症患者的MRCP图像,并与手术、胆道造影、临床随访证实结果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在高场强1.5T磁共振上进行。MRCP采用两种不同的成像方法:厚层块T2加权成像和薄层块多层T2加权成像。结果MRCP诊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敏感性为95.3%(41/43),阳性预测值97.6(41/42),假阴性率为4.54%(2/44),假阳性率为2.27%(1/44)。总诊断准确率为95.2%(60/63)。MRCP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能为96.8%(61/63)的患者提供特异性诊断结果,仅2例患者需要ERCP和PTHC检查3.2%(2/63)。直接胆道造影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应用于22.2%(14/63)的患者中。结论MRCP是评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经肾静脉自发性分流的多层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经肾静脉自发分流的CT表现与诊断。方法:220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扫描参数:准直/有效层厚/重建间隔为5mm/6.5mm/2.0mm(180例)或2.5mm/3.2mm/1.6mm(40例)。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延迟26~28s,门脉期延迟55~60s。对图像进行电影显示,对有异常血管的病例分别完成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TS-MIP)和容积显示(VR)三维血管成像。结果:经肾静脉分流26例(11.8%),其中脾左肾静脉分流20例,胃左肾静脉分流16例(同时有此2种分流12例),门脉右肾静脉分流2例。肾门周围静脉增多、增粗7例。结论:自发性门脉-肾静脉分流并不少见,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可有效显示分流血管,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内转移瘤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提高脑内转移瘤影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脑转移瘤与脑内其他病变术前相互误诊的42例作回顾性影像分析。结果:脑内转移瘤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影像的不典型表现,病变部位的影响,特殊因素的影响,如临床病病史的误导,少见肿瘤,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5.
肺痹是因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内伤引起肺气郁闭,甚则痰阻血瘀的一类病证,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气急,或喘憋,胸脘痞满。病情轻重不同,轻者以肺气郁闭为主,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中,治以轻开肺气,兼补气阴;重者以肺气郁闭,兼痰阻血瘀为主,见于多种肺部疾病后期肺纤维化阶段,治以补气开郁、化痰逐瘀通络。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是儿童常见多发病之一,有资料表明,该病占学龄儿童体检人数的10%,占儿童耳鼻咽喉科患病数的3.6%,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1];如不合理诊治,可能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智力发育不良等。2009—01—2012—09期间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36例(260耳)SOM患儿,发生误诊漏诊的22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85例重症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PRISMⅢ评分将患儿分为低危组(PRISM评分≤3分)91例、中危组(PRISM评分3~8分)71例和高危组(PRISM评分大于>8分)23例。结果 3组间临床特征比较,2/3及更多的肺叶受累所占比例、2个或更多系统的肺外并发症所占比例、气管插管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实验室检查比较,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PA)水平降低,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D-二聚体(D-D)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中,我们发现2个或更多系统肺外并发症所占比例[OR=0.369,95%CI(0.161,0.848),P=0.019]、气管插管所占比例[OR=0.451,95%CI (0.215,0.945),P=0.035]、RDW水平[OR=1.358,95%CI (1.154,1.598),P<0.001)]与PRISMⅢ评分呈正相关,而PA水平[OR=0.8...  相似文献   
8.
自2019年12月以来,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我国始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功, 但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境外输入病例, 导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变异株的变化, 儿童病例数量也出现了变化, 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 这为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的基础上, 根据新变异株的特点, 对其病原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等进行阐述, 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 就儿童病例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工艺提取的大黄外用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小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改善小鼠肺部炎症的效应靶点。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粉组、醇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3组采用滴鼻法进行MP感染。造模后,将各组对应药物贴于小鼠背俞穴区30 min·d-1,连续敷药7 d。给药后第7天取材,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皮肤病理切片,计算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组织中IL-6含量,Western blotting及qPCR检测STAT3、JAK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MP感染后小鼠肺泡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血清及肺组织中IL-6含量、肺组织中STAT3和JAK2的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均升高(P<0.05)。治疗后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血清及肺组织中IL-6含量均降低(P<0.05),且醇提组作用效果较生粉组明显,但血清中含量差异不显著。与模型组比较,醇提组、生粉组STAT3、JAK2蛋白及mRNA含量下降(P<0.05)。结论 大黄醇提物外用可有效改善MP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下调IL-6、JAK2及STAT3的表达,为其治疗MP肺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光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79+81-79,81
目的 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NAG、SCr测定.NAG测定采用比色法,SCr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观察组尿NAG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G、SCr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