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00例不稳定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9月入住我院心血管病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与对照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穿剌部位渗血,1例患者出现皮下瘀斑,2例患者牙龈出血;治疗组有仅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停药后逐渐好转.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上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明显高于普通肝素,并且出血危险性方面优于肝素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2013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191例,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7例。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按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住院基本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存活组,血钠、血肌酐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异常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与死亡相关的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钠、血肌酐及NT-proBNP水平异常是CHF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BNP水平异常对CHF院内死亡的危险性(OR=3.652)高于血钠水平异常(OR=2.731)和血肌酐水平异常(OR=2.475)。结论血钠、血肌酐和NT-proBNP是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NT-proBNP与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09年1月~2009年9月入住我院心血管病房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有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穿剌部位渗血,1例患者出现皮下瘀斑,2例患者牙龈出血;治疗组有仅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停药后逐渐好转。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上低分子肝素的疗效明显高于普通肝素,并且出血危险性方面优于肝素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栓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肌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的108例AMI患者,分为病后0~3h,3~6h,6~12h共3组进行溶栓治疗,并按发病至溶栓时间不同观察比较其ST段下降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及CK-MB酶峰值提前时间的变化,血管再通率、4周病死率及血浆中CRP浓度的变化。结果 3组比较ST段下降50%时间,胸痛缓解的时间,CK-MB峰值提前时间及各组血液中CRP水平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3h内溶栓组血管再通率84.3%为最高,3~6h溶栓组血管再通率64.1%为次之,6~12h溶栓组血管再通率27.1%为最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效果与开始治疗时间有依赖关系,溶栓越早再通率越高,血浆CRP水平下降越明显且死亡率越低,并发症越少,愈后越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饮食控制、口服氨氯地平等非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连续治疗6~12个月,利用超声技术评价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IM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逆转斑块的作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治验     
患者滕某,女,55岁,农民。六四年五月初不慎割伤左脚大趾。十天后感头痛,项背强硬,四肢酸痛,汗出恶风,时心烦伴苦笑。诊其脉浮,苔白滑。以见太阳中风并经脉失养之证,投桂枝加葛根汤合玉真散,图解肌和营并祛风,无效。继现口张合不利、舌强、牙关紧闭、胸内苦闷、不大便。转上级医院治疗,仍无好转。病势加剧,痉挛日发三、四十次,卧榻不起,于六月初,又来邀余诊治。见其形态羸疲、双目直视、角弓反张,触之便痉挛不止、舌强不伸、扪之滑指,脉一息三至有序。病虽呈一派急危重证,但舌强而有津,脉迟而缓急均匀,为生机尚存之征。而前述证状实为沉寒痼冷、毒结下陷、气亏津竭、润导无力所  相似文献   
8.
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度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及运动耐量试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65.6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心脏指数(c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运动耐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先天性愕裂及上脸部外伤病人,手术后,由于缺乏得力的保护措施,创面暴驻在口腔内,进食时,食渣易附着于创面上,餐具易误伤缝合伤口,从而引起伤口感染,进而形成复裂,给病人造成较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腰护权的应用,跨裂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它是保护腰裂手术后伤口和敷料的重要措施。跨护板的制作:术前给病人取模,用石膏灌膜,持石膏模型完全凝固后,用自凝塑胶充填上跨部,厚度均匀,约1.5~Zmm,待塑胶完全凝固后,两侧各钻4个小孔,磨光、消毒备用。跨护板的用法;将消毒好的艘护板子服裂手术完成后,放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方法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服氯沙坦每天50mg,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vs62.8%,P〈0.05),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35.10±10.21)mm vs(41.82±11.60)mm,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这与氯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