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索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4月拟诊为冠心病(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0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冠脉造影正常组,造影时抽血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根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娃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Gensini积分〈40分者相差艰著(P〈0.05),但在三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40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联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世雷  栾森 《山东医药》2010,50(13):107-108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多数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出现头痛不良反应的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而确诊冠心病患者很少发生头痛不良反应。为此,我们对疑诊冠心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出现头痛症状患者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蛋白裂解酶对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1〕。vWF-裂解酶(cp)可以通过对vWF多聚体大小的调控来调节vWF多聚体与内皮下胶原和血小板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2〕,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其表面的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而不稳定斑块如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转变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刘世雷  陈玉东  刘相飞 《重庆医学》2013,(34):4139-4140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及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PCI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I术后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5)。PCI组vWF-cp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PCI术后低于PCI术前(P<0.05)。血浆vWF水平随冠心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vWF-cp活性水平随之降低。结论 vWF及vWF-cp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栓风险不同呈增高和减低趋势,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CI术后vWF及vWF-cp水平变化,提示介入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5.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脂联素及各炎性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5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重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hs-CRP、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TNF-α呈负相关(P<0.01),而与IL-8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脂联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冠心病的炎症反应,脂联素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因子对血管的损伤,来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刘世雷 《河北医学》2014,(5):802-804
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预后的影响评价。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86例,按出生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分成三组,≤6h新生儿58例作A组,>6h且≤24h新生儿80例作B组,>24h新生儿48例作C组,予以同样综合性的对症支持治疗,分析三组预后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结果:A组第3、6和12个月时的MDI评分和PDI评分,均比B组和C组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早期干预的最佳时间段为出生6h之内,成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2岁,因持续高热3d,在村卫生室应用抗生素、退热药物治疗无效,于2009年6月28号入院。查体:体温39.4℃,烦躁不安,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左侧颈前可扪及一直径约1.8cm的肿大淋巴结,有触痈,躯干部皮肤可见弥漫红色斑疹,手指红肿。辅助俭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升高,胸部X线平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入院诊断为川崎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大剂越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第2天热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测定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析在不同情况下VEGF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诊断为CHD,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4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75例,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63.58±109.21)pg/ml和(537.47±29.37)pg/ml](P<0.05);SAP患者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患者、UAP患者、OMI患者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VEGF水平明显增高[(537.47±29.37)pg/ml、(663.58±109.21)pg/ml、(544.53±30.60)pg/ml和(463.58±60.12)pg/ml],(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第1天VEGF水平较SAP者无明显升高,但第2、3天VEGF水平较SAP者明显升高.结论 不同程度CHD患者中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的时间密切相关,可能对于患者病情评价存在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