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房积血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36例前房积血的继发性青光眼,据出血时间的长短、眼压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1例行小梁切除术,其余均用药物或前房冲洗术控制眼压至正常,出院时8眼视力〈0.05,14眼0.05~0.1,6眼0.2~0.5,8眼0.6~1.0。结论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经积极适当的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可以更好的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学龄儿童散光的分布情况,探讨散光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样调查,本研究共纳入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共1768例,在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组儿童散光检出及分布状况,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散光类型中体格发育指数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散光的相关因素。结果1768例儿童中检出散光≤-0.50D者1119例,总检出率为66.3%,其中肥胖儿童散光检出率更高(P<0.05);散光度-0.50D^-1.00D者占84.4%,-1.25D^-2.00D者占9.8%,<-2.00D者占5.9%;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74.2%),斜轴散光次之(22.7%),逆规散光占比最低(3.1%);6~9岁儿童以复合远视散光为主(56.2%),10~11岁儿童以复合近视散光为主(42.4%),复合远视散光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复合近视散光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P<0.05);随散光程度加深,顺规散光占比增加,逆规及斜轴散光占比减少,混合散光占比增加,复合远视散光占比减少(P<0.05);复合近视散光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均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肥胖者患散光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26,95%CI:1.134~2.332,P=0.008)。结论6~11岁学龄儿童散光检出率较高;顺规散光是主要类型,6~9岁儿童以复合远视散光为主,10~11岁儿童以复合近视散光为主;肥胖可能增加儿童发生散光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好时机。方法:对20例(20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在伤后2小时-7月实施。根据受伤情况,角膜伤口的情况,虹膜粘连情况,有无眼内异物及后囊的情况等。选择不同的术式。结果: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3月裸眼视力最差0.3,最好1.0,Ⅰ级视功能4例,Ⅱ级视功能5例,Ⅲ级视功能6例,无Ⅰ级视功能2例,不合作3例,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伤后早期手术可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和手术操作的困难,使视力尽快恢复,更重要的是重要双眼立体视觉,从而减少弱视和废用性斜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房血块清除术的疗效。方法对128例外伤性前房积血伴继发性青光眼,经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清除血块。选用白内障注吸针入前房吸除积血及松动凝血块。对较大的血块,注入粘弹剂,扩大切口,轻压小切口的后唇,排除血块。结果该方法效果好,角膜水肿轻,无虹膜、晶状体损伤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结论小切口前房血块清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44例巩膜裂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纯  宋胜仿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238-2238
目的:探讨以角膜缘后8mm锯齿缘为界,区分为前后段巩膜裂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前后段巩膜伤术前术后脱盲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组44例病人中,26例视力改善,前段巩膜裂伤术后脱盲率达58.06%,较术前提高25.80%,后巩膜裂伤术后脱盲率达30.77%,较术前提高23.08%,统计学处理前后段巩膜裂伤术后脱盲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后巩膜裂伤只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手术治疗,可获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4-01/2008-12收治27例外斜V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27例患者中,根据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8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患者行下斜肌减弱+外斜视矫正术;9例无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水平肌垂直移位。随访2~41mo。结果:患者27例中25例V征消失;第一眼位正位者24例,欠矫2例,过矫1例;15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双眼视功能,其中2例恢复立体视。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V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水平肌垂直移位也具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在青光眼及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中发现,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高度近视眼底病理改变是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且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眼底改变容易混淆,造成青光眼早期诊断困难.如何从高度近视患者中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成为难点.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文献,对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永川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重庆市永川地区5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的患病率.方法 选取2005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永川地区行青光眼调查.在该地区城区、近郊、远郊,抽取29个抽样自然村或居委会,每一位≥50岁受检者接受了问卷调查、视力和一般眼部检查外,以VanHerick法测量周边前房深度,用Perkins手持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用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主要观察视乳头,包括杯/盘比,杯盘比差,横竖径,盘沿切迹及盘沿出血.结果 5938人完成了检查,受检率85.19%.青光眼的患病率为3.55%.其中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患病率为2.49%,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文化程度低的明显高于文化程度高的,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为0.86%,继发性青光眼患病率为0.20%.在青光眼患者中,仅有2例双眼视力≥0.3,有209例有视功能损害.其中单眼低视力8例,双眼低视力4例,单眼肓168例,双眼盲29例.结论 重庆永川地区城乡人口中青光眼总患病率较1996年北京顺义地区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仍是该地区主要青光眼类型.青光眼患者的眼球摘除率和盲目率高,与永川地区经济和文化和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有关.通过筛查对前房≤1/4角膜厚度的人群密切随访或干预治疗可以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10.
刘世纯  李华  宋胜仿  苏杨 《重庆医学》2011,40(6):575+578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既往有很多名称,如Graves眼病、内分泌性眼肌病、突眼性眼肌麻痹等。它是一种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相关的非共同性斜视,为成人复视最常见的原因,而且也是成人单侧与双侧突眼的首要原因。在患者病情稳定半年以上,可考虑手术治疗。本院收治3例TAO患者,2例为单眼,1例为双眼,经手术治疗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