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使心电图表现异常,其导致患者猝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1-2]。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时间较长,常规心电图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监测需求,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已较为普及,本文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N170的影响;分析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严重程度与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例22~69岁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20~61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检测被试执行任务时脑电视觉诱发电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下所诱发的头颅局部(T5、T6、O1、O2)N17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17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性情绪面孔刺激下T5部位N170波幅与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r=0.443,P=0.018)。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情绪面孔的初始认知加工有损害,并且抑郁严重程度在部分脑区与中性情绪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波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指标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按治疗前感觉门控S2/S1波幅比值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高抑制组和低抑制组,各3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与感觉门控指标。结果高抑制组治疗前后感觉门控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0.05),治疗前后感觉门控指标与症状评分均不相关(均>0.05);而低抑制组治疗后S2波幅、S2/S1比值显著下降(均<0.05),治疗前S2/S1比值、S2波幅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均<0.05),治疗1个月后S2波幅仍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均<0.05)。结论感觉门控是精神分裂症的素质性指标,但部分可以被治疗逆转,低抑制的感觉门控提示较突出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智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就诊并接受促智药物治疗的早期 AD 患者60人,分别于药物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接受两次事件相关电位 P300检测,并比较前后 P300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观察到 P300潜伏期缩短41例,占68.3%,未见明显改变12例,占20.0%,潜伏期延长7例,占11.7%。通过配对 t 检验分析显示,早期 AD 患者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的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 AD 患者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该指标有助于对 AD 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P300影响。 方法 对33例18~58岁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其中应激组17例,无应激组16例)和18名20~58岁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视觉脑诱发电位检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诱发下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取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统计各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进行病例组HAMA、HAMD总评分与P300波幅、潜伏期相关性分析。 结果 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高兴、中性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悲伤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都低于对照组,但仅无应激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在高兴、中性、悲伤情绪面孔刺激后P300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对于高兴、中性面孔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减弱,情绪偏向影响发作期抑郁患者持续注意认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混合型ADHD患儿32例(年龄9~15岁)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32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恐惧和愤怒等4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观察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面孔诱发的N170电位及靶刺激诱发的P300电位的特征。结果:ADHD组患儿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颞枕区面孔特异性N170波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17.7±9.5)μv vs.(25.8±14.0)μv,P0.05],顶枕区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454.2±51.3)ms vs.(433.0±29.8)ms,P0.05]。ADHD患儿组在四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的P300在四种情绪刺激中以恐惧面孔刺激后执行注意任务的P300波幅最低,潜伏期最长。结论:ADHD儿童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以恐惧面孔刺激引起的P300波幅最低,且P300潜伏期延长最明显。提示恐惧面孔可能影响ADHD患儿情绪调节,并影响其持续注意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面孔表情加工成分的特征。方法收集符合DSM-IV诊断标准ADHD患儿35例及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高兴、中性、愤怒、恐惧4种表情面孔的视觉刺激下,枕、颞区P100及N170波幅差异。结果ADHD组在各种面孔刺激下,两侧枕区P100波幅低于对照组,两侧枕、颞区N170波幅低于对照组;ADHD组组内比较各种表情刺激下P100及N170波幅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组内左枕区P100波幅由高兴、愤怒、恐惧面孔诱发明显高于中性面孔,左颞区N170波幅由恐惧面孔诱发明显高于中性面孔。结论ADHD患儿对不同面孔表情的加工均有减弱,P100波幅分析提示ADHD患儿在早期情绪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失去对正性及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N170波幅分析提示ADHD患者对恐惧面孔特征的识别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的定量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检测及比较58例老年期及12例老年前期人群定量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正常老年人定量脑电图变化和认知功能的演变过程。结果(1)老年期60~64、65~69、70~74和75~80岁四个年龄段人群在定量脑电图的主频率、RPS和RPS上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P3波波幅差异有显著性(<0.01)。(2)老年前期(50~60岁)与老年期(60~80岁)在定量脑电图的主频率、RPS和RPS上差异均有显著性(<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P3波潜伏期差异也有显著性(<0.01)。(3)伴有躯体疾病的与不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期人群在定量脑电图的主频率和RPS上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在事件相关电位P300/P3波潜伏期和波幅上差异也均有显著性(<0.01)。结论正常老年人的定量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电生理研究可为探索人类的衰老规律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