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沉默BC047440基因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沉默BC047440基因后对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HepG2细胞转染siRNA的沉默组,HepG2细胞转染无关质粒组及未转染的HepG2细胞组。利用前期构建的BC047440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沉默BC047440基因,然后用MTT法检测细胞黏附率,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Boyden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性。结果:沉默组的细胞黏附率在20 min和40 min时与HepG2细胞组和无关质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0 min时沉默组显著低于后2组(P<0.05); 划痕实验显示划痕48h后,无关质粒组和HepG2细胞组划痕区已基本长满,而沉默组划痕依然明显; 接种16 h后无关质粒组和HepG2细胞组侵袭到Boyden小室下室面的细胞数明显多于沉默(P<0.05)。而无关质粒组与HepG2细胞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沉默BC047440基因后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其在细胞外基质上的黏附能力、运动能力和体外侵袭能力,提示BC047440基因可增加肝癌的转移侵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肝癌相关基因BC047440的表达,观察其受抑制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抑制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针对BC047440基因的siRNA,构建pGenSil-1-BC047440-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分别用脂质体法将介导siRNA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GenSil-1-BC047440-siRNA、空载体质粒pGenSil-1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随后实验分为3组转染siRNA表达载体组(PP2)、转染空质粒组(PP1)和未处理的亲本HepG2细胞组(PP0).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BC047440 mRNA表达变化;CCK-8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单个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后选取NF-κB下游增殖相关基因c-myc、bcl-2、cyclin D1,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并获得PP1、PP2组抗性克隆,PP2组与PP0组比较,BC047440 mRNA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约为75%;细胞增殖实验中PP2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P2组克隆形成率为(8.42±0.82)%,明显低于PP1组[(39.31±5.39)%]和PP0组[(40.96±3.21)%](P<0.01).检测NF-κB下游增殖相关的几个基因时发现PP2组c-myc mRNA表达明显降低,约为PP0组的12/25;其余基因无明显变化.结论 干扰BC047440基因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初步揭示BC047440基因可以对c-myc起正向调控作用,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提示抑制BC047440基因可能成为控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3.
杨健  刘世呈  吴淼 《四川医学》2011,32(5):702-70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留置尿管的时间.方法 纳入符合入选标准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行术前麻醉后置放尿管,术后麻醉复苏前拔除尿管.术后观察尿潴留及膀胱刺激症状.结果 80例术后患者75例均能自行排尿,仅5例再次置放尿管.x2=3.3,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发生膀胱刺激症状5例,与术前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8月为47例患者行腹腔镜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87.23%)顺利完成手术;6例中转开腹,其中2例小肠肠管破裂,1例腹腔内粘连广泛无法分离,3例肠管与腹壁及切口粘连致密无法分离。手术时间34~158 min,平均76 min。术后住院4~13 d,平均8.6 d。术后34例(72.34%)腹壁钉合区域腹壁疼痛,3例(6.38%)疼痛达2个月以上;14例(29.79%)发生浆液肿;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补片感染及肠漏发生。随访8~46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松解腹腔内粘连,采用钉合器或钉合器加缝线贯穿腹壁双重固定补片法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有效,腹腔粘连严重分离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托出式胰后入路法;4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左侧入路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成功保留脾,完成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未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9±52.9)m L和(153.1±72.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228.8±27.7)min和(244.7±31.3)min,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5.0±2.2)枚和(2.9±1.3)枚。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0.4)d和(1.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0.8)d和(2.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4)d和(7.0±1.3)d。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共8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随访中2组分别有1例因癌性腹水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较高,与常规腹腔镜左侧入路相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第10组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痔PPH荷包缝合高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2年时间将符合《痔诊治暂行标准》诊断痔在Ⅲ期及以上环状混合痔且具备痔PPH手术指征的72例患者,分为三组,荷包缝合线的高度分别在肛齿状线上2、3、4cm。结果:痔PPH荷包缝合线高度在2-3cm时,痔核消失或萎缩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术后不易发生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痔PPH荷包缝合线高度在2—3cn时。手术效果最佳。结论:2-3cm是痔PPH手术荷包缝合线一个较好的选择高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c047440基因能否通过增强NF—κB的活化而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方法设计针对BC047440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pGenesil-1-BC047440-siRNA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将介导siRNA的真核绿色荧光表达载体pGenesil-1-Bc047440.siRNA、pGenesil—1—HK—siRNA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实验分为3组:转染siRNA表达载体组、无关质粒组和未处理的亲本HepG2细胞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的增殖活性,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细胞质p50含量,EMSA检测NF—κB的核转位,荧光素酶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NF—κB活化情况。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转染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BC047440基因沉默后的HepG2的细胞质p50含量低于野生株HepG2,NF-κB核转位低于野生株HepG2,其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只有野生株的1/4。结论BC047440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其调节机制可通过NF—κB信号途径实现,提示BC047440基因可能成为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shRNA并干扰肝癌HepG2细胞中BC047440基因,观察其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根据BC047440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两条特异表达该基因shRNA序列并克隆载体pGenesil-1,转染肝癌HepG2细胞并用定量PCR观察抑制BC047440基因表达的效果,并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酶切和序列测定提示成功构建了特异表达BC047440基因的shRNA1和shRNA2两个质粒.shRNA1和shRNA2对BC047440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80.22%和58.63%.干扰BC047440基因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主要停滞在S期.结论 构建的shRNA能有效干扰肝癌HepG2细胞BC04744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提示BC047440基因和肝癌HepG2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对有关肝细胞移植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肝细胞移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临床运用,出现了以基因修饰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皮下移植、包囊化预处理等新技术与新进展。结论随着肝细胞移植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技术和高分子材料的运用,肝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病的方法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肿胀麻醉技术在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修补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诊断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例资料术中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0.5%利多卡因的常规局部麻醉(LA组)和采用肿胀麻醉(TLA组),均使用强生公司疝修补装置(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补片行腹膜前间隙修补完成手术.以手术时间、术中利多卡因的使用剂量、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术后3d疼痛消失例数、术后1d止痛药使用例数、术后7d疼痛发生例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作安全性指标.结果 共筛选出86例术中采用常规局部麻醉的临床资料,98例术中采用肿胀麻醉的临床资料.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局麻中毒反应,术中均未更改麻醉方法.TLA组利多卡因使用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LA组[(140 ±8)mg vs (278 ±9)mg;(41 ±7)min vs(48 ±7)min,P<0.01],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LA组[(4.2±0.8)h vs(1.2±0.3)h,P<0.01],TLA组术后ld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低于LA组(P<0.01),两组术后3d疼痛消失例数、持续性疼痛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胀麻醉在腹股沟疝腹膜前修补术中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利多卡因用量,有良好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优于常规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