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1996-2001年广州地区淋还需菌耐药性和质粒介导耐药株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的抗生素耐药物和质粒介导的四环素耐药淋球菌(TRNG),用纸片酸度法测定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结果:6年来,共检测了793株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发现青霉素的耐药率由1996年的57.2%上升到2001年的81.8%,PPNG的流行率由由2%升至21.8%;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且稳定,但TRNG流行率由1996年1.5%增至2001年的27.2%。结论:广州地区质粒介导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株流行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这些抗生素耐药株的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5年广东省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并探讨低流行状态下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1990~2004年间广东省近15年的新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5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明显下降,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病例的早期(诊断延迟期≤2年)发现比率为73.82%,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27.6个月,Ⅱ级畸残率为17.60%,早期发现的病例其Ⅱ级畸残率明显低于延迟期〉2年的畸残率(P〈0.001),城乡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城市的病例数(P〈0.001),门诊发现的病例约占3/4.结论 经过近50多年的综合防治,我省的麻风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98.00%的地区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指标.但局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是当前新发病例较集中的地区,防治工作力度丝毫不可放松,当前防治策略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边远地区,加强培训和宣传,着重提高早期发现病人,以控制传播和降低畸残率.  相似文献   
3.
43例麻风现症病人死亡原因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5年广东省现症麻风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5年期间43例麻风病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43例死亡患者中,平均年龄(58.10±18.51)岁,在联合化疗期间死亡30例,其中21例是在化疗开始的1年内死亡,占化疗病人的70%;监测期死亡1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死于继发感染的13例,不明原因5例。结论本组麻风病例死亡年龄低于全国平均死亡年龄,而多脏器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是麻风现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