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总结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对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将 386例重症心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 ,任意选择 10 0例相同心脏病患者作对照 ,为对照组。实验组体外循环中第 1次作升主动脉根部顺行性灌注冷心脏停搏液 ,剂量为 10 ml/ kg;以后每间隔 2 5分钟 ,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冷心脏停搏液 ,每次剂量为 5 ml/ kg。作逆行性灌注时必须维持灌注压力在 5 0 mm Hg(1k Pa=7.5 mm Hg)以下。对照组不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 ,其余同实验组。 结果 实验组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 91% ,对照组为 47% ;两组 ST段压低程度、时间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实验组手术死亡 14例 ,经死亡讨论认为均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无直接关系。 结论 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不仅适合于重症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患者 ,而且又特别适合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该方法既能提高体外循环质量 ,加强心肌保护 ,又能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5岁,已婚.主因胸闷伴左下腹痛2月余而住院.自1983年6月因胸闷,左下腹痛在安徽当地医院就医,经X线胸透发现右侧心缘有一块影,胸部X线摄片谓右上纵隔肿瘤,而转入我院诊治.患者平时无咳嗽、咳痰及明显胸痛史.仅偶而感到胸闷、气促,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在我院门诊检查,诊断为:右上纵隔肿鼠于1983年8月29日收治住院.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6.5℃,呼吸20次,脉搏68次,血压130/80.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头、五官正常.颈软,锁骨上凹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颈静脉不怒张.脑廓对称,心率68次,律齐,第一心音增强,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90年1月~1999年7月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心脏直视手术泵衰患12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年龄16~74岁,体重34~88kg。在患手术诊断方面: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泵衰81例,冠心搭桥术后泵衰42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后泵衰3例。全组126例采用Satascope反搏导管21例,其余105例使用Arrow反搏导管。17例采用切开皮肤暴露方法,109例采用经皮肤穿刺导管插入股动脉至降主动脉处,以Datascope-82型、95和97型为驱动装置,严密监测动脉压力,左房压或肺毛细血管嵌压,并观察尿排出量和血液气体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4.
复旦膜式氧合器是最早的国产膜式氧合器之一 ,上海市胸科医院自 1994年 9月至 2 0 0 0年 8月共应用 840例 ,现将临床应用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840例 ,男 5 11例 ,女 32 9例。年龄 1.5~ 44岁 ,体表面积 0 .5~ 1.6 m2 。手术方式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4 5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8例 ,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 46例 ,肺动脉狭窄 39例 ,主动脉狭窄 31例 ,三房心纠治术 2 5例 ,其他复杂畸形纠治术 2 6例。全组病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方法 ,无血预充 ,中深度血液稀释 ,中度低温。2 结  果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 2 0~ 15 6分钟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在序贯式双肺移植中应用经验。方法 对4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行CPB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CPB选用Medtronic全肝素涂层抗血浆渗漏膜肺及肝素涂层管道、变温器、离心泵头,封闭式循环。维持ACT时间200~250s。CPB方式采用常温转流。结果 4例患者中有3例顺利脱离CPB,转流时间为101~165min;1例因术后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应用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ECMO),历经67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转机时机、容量控制、流量调节和管路选用是CPB在双肺移植中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瓣膜病变合并肾功能不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瓣膜置换术且术前肾功能检查指标异常的15名患者作为研究组,2002年1月~6月符合上述条件的1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体外循环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组患者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平衡超滤,严格选用抗生素,少用或不用人工胶体,不用甘露醇,体外循环中避免肾缺血.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在研究组患者中应用的上述措施对术前就用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7年8月施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救治心脏直视手术泵衰病人共67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16~73岁.心功能(NYHA)Ⅲ级25例,Ⅳ级42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泵衰42例,冠心病搭桥手术后泵衰为22例,先天性心脏病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后心脏低排量者为3例.方法:采用Datascope球囊反搏导管,其中17例采用切开皮肤暴露方法,50例采用经皮肤穿刺导管插入股动脉至降主动脉处;以Datascope-83型、95型和97型为驱动装置,严密监测动脉压、左房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并观察尿排量和血液气体分析情况.结果:经抢救后存活38例,救治成功率为56.7%.在死亡的29例中严重的心律紊乱和顽固性低排量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组中发生并发症共7例,其中4例为插管例下肢有轻度缺血,2例插管处出现血肿,余下1例为右股动脉血栓形成,经施行取栓术后痊愈.根据应用IABP成功的38例经验,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当心脏手术后出现:(1)低心排量综合征时,心脏指数<1.8~2.0/L(min·m~3);(2)术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时,或者停机后心脏收缩无力;(3)使用两种以上的大剂量升压药后,循环系统仍不稳定者;(4)心脏发生严重心律紊乱者,应及时地果断地使用IABP,只有这样才能挽救重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25日,我院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右全肺切除术,左主气管与总气管吻合术1例,手术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资料上海胸科医院自1998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共施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56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年龄范围6~42岁,体重范围18~86kg,体表面积范围0.75~2.11m^2。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修补房间隔缺损于第四肋间进胸,插特定制作的长形的带导芯的主动脉供血管和直角腔静脉引流管。体外循环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全身灌注方法,全体外开始后可用38℃温水保温。心内操作时,鼻咽部温度保持在34℃左右。体外循环即将结束时,复温至鼻咽部温度达38.5℃体外循环中应用中深度血液稀释方法,转流中血细胞压积维持在17%~22%。为了减少库血的应用,术中还应用了自身血回收机,以尽力回收切口中出血。结果 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20~6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min,心脏停跳时间为5~41min。术中维持动脉平均压60~80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为0~10cmH2O,术中尿排出量300~1200ml。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为93%。全组体外循环均顺利,无意外故障发生。结论 小切口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掌握好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各个环节,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422例FDMO膜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84年9月至1995年10月应用复旦大学生产的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式氧合器(FDMO膜肺)为422例病儿行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422例中男265例,女157例;年龄1.5~14岁;体重9~30kg。体外循环采用中度低温(25~28℃),肝素化后ACT保持480~600秒,灌注流量为每分钟110~120ml/kg,心肺转流时间30~358分钟,平均96分钟。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结果:PaO232.0±5.6kPa,SaO20.98~0.99,PaCO25.2±0.6kPa、pH7.40±0.03,BE2.1±1.6,SB32.6±2.4,BB49.0±2.6。术中测定游离血红蛋白82±20~140±34g/L。结论:FDMO是一种氧合性能良好的膜肺,不仅使用方便,且对血细胞破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