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叶天士巧用经方复脉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学家叶天士对仲景"复脉汤"理解深刻,他参合病情,掌握病机,合法施治,巧妙运用。对咳嗽、风温、吐血、痢、疟等病常用复脉汤异病同治。临证时不为原方脉象所限,注重舍脉从证。提出"顾阴液,须投复脉"用本方着眼于养阴增液。治疗时主张顾护胃肾,以复脉汤生胃津、纳肾气是叶氏创新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叶氏运用此方拓展了甘温除热法,为后世医家临证时学习、运用、研究经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清阳?什么是阴火?清阳为什么下陷?阴火为什么上冲?各有那些症状?李东垣说得最明白。他说:“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肾肝,此痿厥气逆之渐也。……既下流,其心肺无所秉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荣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  相似文献   
3.
例1:赵某,男,38岁。1992年3月18日初诊。三月前因劳累过度,发现面目、四肢浮肿,按之凹陷,神疲纳少,腰腿痠软,小便黄少,就诊于某院。小便常规:蛋白( )、红血球、颗粒管型( ),BP21/15Kpa,诊为“急性肾炎”。除肌注青霉素,口服利尿剂,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历观前方,先用知柏地黄汤加味,服后诸恙依然,反见腹胀纳呆,大便溏薄,怯冷,四末不温。继改用金匮肾气类,以巴戟天、淫羊藿易桂、附,并加神曲、白术之属。周后出现面部烘热,心烦不寐,邀余诊治。刻诊:面目四肢浮肿,四末欠温,颜面烘热,头昏胀痛,心烦不寐,腹胀纳呆,尿少,大便溏滞不爽,舌红润,苔黄腻,脉弦稍数。查BP:21.5/16 Kpa。小便常规:蛋白( )、Rbc( )、Wbc、  相似文献   
4.
刁吉祥 《新中医》1995,27(8):3-3
刘绍贵老中医验案2则刁吉祥主题词肝硬化/中医药疗法,新生儿肝炎/中医药疗法,刘绍贵刘绍贵老中医,行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肝胆疾病,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就刘老治疗肝胆病的2则验案介绍如下。1肝硬化腹水(臌胀)刘老认为肝硬...  相似文献   
5.
赵某、女、52岁。于1993年9月14日就诊,肝硬化三月余.腹水形成半个月,叠经中西医图治,未能遏制病情发展。刻诊:腹膨如鼓,腹壁脉络怒张,痞胀不舒,行动艰难,精神疲惫,面色晦滞,印堂处及颈部有血痣数枚,形瘦,二便艰涩,两下肢凹陷性水肿。脉象沉弦而数,舌光无苔。  相似文献   
6.
刁吉祥 《中医研究》2014,(11):64-66
通过分析和探讨《临症指南医案》中叶天士运用栀子豉汤的案例,了解叶天士对其方证的深刻理解,对病因病机的全面认识,使经方活变,引伸触类,拓展治疗范围.既用于外感病,如风温、暑湿、秋燥;又用于杂病,如眩晕、脘痞、心痛、咯血、吐血等;还用于上、中焦病,甚至邪势弥漫三焦病.叶氏还博采众长,引用吴鞠通清肺燥、利湿热法,朱丹溪的辛润自上宣下法,以栀子豉汤化裁治疗肺燥咳嗽、湿热溺赤、二便不通等疾病.为增强栀子豉汤的疗效,每佐入微苦微辛的药物,意取“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实属匠心独运.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启迪后学、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瘀治络的理论始于《内经》、《难经》,东汉张仲景时期得以发展,真正将“通络法”成功地灵活运用到临床当属清代叶天士。其代表作是《临证指南医案》。  相似文献   
8.
刁吉祥 《国医论坛》2007,22(1):18-19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法则之一,如何在各科临床中审证求因,循因论治,灵活运用本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HBV系泛嗜性病毒,病毒本身产生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不仅破坏一部分肝细胞,还可沉积在多种脏器的小血管基底膜上,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组织破坏.常有多系统损害,或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肝外表现各异,相关疾病繁多,具有顽难痼杂的特点,临床证治亦颇棘手.现择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泻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从下而出,以解除疾病的一种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即是泻下法的立法依据。对于邪在肠胃,如大便不通、燥屎内结、热结便秘、停痰留饮、瘀血内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