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正常脾脏与肝硬化后脾肿大间的差异。方法对12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肝硬化脾肿大者行常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正常脾脏平均ADC值为1.45×10-3mm2/s,肿大脾平均ADC值为1.49×10-3mm2/s。结论正常脾脏与肝硬化后脾肿大的AD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21例右下腹占位性病变CT表现及误诊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1H波谱(1H-MRS)检查在单发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进行了磁共振DWI、PWI和MR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8例单发脑转移瘤和16例恶性胶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各病灶瘤体区、瘤周区及对照区的ADC、rCBV及Cho/Cr、Cho/NAA、NAA/Cr值,并计算rADC及rrCBV。结果瘤灶区rADCT单发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周区rADCP脑转移瘤高于恶性胶质瘤,分别为1.98±0.69及1.43±0.31(P<0.05);瘤灶区rrCBVT和瘤周区rrCBVP转移瘤均低于恶性胶质瘤,分别为1.07±0.62、2.68±1.22(P<0.05)和0.38±0.23、1.11±0.61(P<0.05);瘤灶区Cho/Cr、Cho/NAA、NAA/Cr值脑转移瘤与恶性胶质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瘤周区胶质瘤Cho峰高于脑转移瘤,Cho/Cr和Cho/NAA值均高于脑转移瘤,分别为2.25±0.75、1.91±0.40和1.31±0.15、0.96±0.32(P<0.05和P<0.0...  相似文献   
6.
尽管磁共振成像(MRI)在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中具有很多优势,但价格昂贵,尚未普及使用。多层CT以其快速、薄层及三维重建等特点也常用于软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相对少见,探讨多层CT表现中哪些征象有助于恶性诊断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通过对其CT表现和手术所见对照分析,进一步探讨多层CT对下肢软组织恶性肿瘤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激光器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器。它的体积较小,具有功能低、损伤小、可作连续照射的特点。对某些皮肤病、耳鼻喉科病、外科病等疗之有效。我室自1985年9月至1986年4月应用广州玻璃搪瓷研究所研制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治疗387例常见病,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我们在门诊治疗病人367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242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82岁。这些病例包括十二种疾病(见附表)。二、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广州玻璃搪瓷研究所提供的二氧化碳激光器,输出功率为15瓦,可连续或间断照射。在照射前一般先在病灶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2%普鲁卡因作病损基底部浸润注射,进行麻醉;病损局麻后将激光头对准皮损,距离约在1~2厘米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正常脾脏与肝硬化后脾肿大间的差异.方法对12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肝硬化脾肿大者行常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正常脾脏平均ADC值为1.45×10-3mm2/s,肿大脾平均ADC值为1.49×10-3mm2/s.结论正常脾脏与肝硬化后脾肿大的ADC值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SARS病例发病过程中胸部X线平片表现的变化过程,探讨SARS疾病在X线影像学上的特点。方法:按照《广东省SARS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草案)》筛选出我院收治的41例确诊SARS病例,对其发病前后胸部X线平片表现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SARS胸部X线表现以肺内大面积明显浸润为多见(85.4%,35/41),可见于单侧肺(56.1%,23/41)或双肺(43.9%,18/41)。双肺病灶出现及发展可不平衡,病灶变化快。SARS影像表现可分为出现期、加重期和吸收期。结论:SARS虽然特征性胸部X线表现较少,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早期预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近5年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底脊索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于颅底中线处的斜坡和(或)鞍区,并广泛侵犯大血管等重要结构;在T1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静脉注射增强后,均有较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颅内脊索瘤的临床意义在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评价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对大血管等重要结构的侵犯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