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阴离子间隙(AG)在临床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正在为临床医生所关注,它在判断酸碱平衡紊乱及某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所报道的有关资料作一简要概述. 阴离子间隙是一项根据体液电解质变化,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人体体液电解质在细胞内外液中分布不同.细胞外液中阳离子以钠为主,阴离子以氯和碳酸氢根为主,细胞内液中阳离子以钾  相似文献   
2.
<正> 新生儿淋病性脓漏眼在建国以来,报告甚少,最近笔者遇到一例,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病例患儿男性,5天,双眼睑肿胀伴脓性分泌物漏出三天入院。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旧法接生,生后哭声响亮,第三天发现眼睑肿起,有少量血水样分泌物溢出。第四天肿胀明显,不能睁眼,分泌物变稠变  相似文献   
3.
全营养混合液周围静脉营养支持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经周围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 (TNA)对新生儿疾病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 6 4例采用TNA支持 ,对照组 5 1例采用一般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的平均体重增加、体重下降持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代谢紊乱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累积体重及平均每日体重增加值 (分别为 171.35± 6 2 .5 2g ,15 .2 5± 10 .6 7g/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2 2 .5 4± 84 .2 4 g ,8.35± 8.83g/d) (P <0 .0 1) ,体重下降的持续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分别为 3.35± 2 .12d ,7.5 2± 2 .2 5d)明显短于对照组 (分别为 6 .2 6± 1.82d ,10 .4 2± 2 .83d) (P <0 .0 1) ,观察组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经周围静脉TNA支持治疗新生儿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报道应用病毒唑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共36例,均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天论在退热、口腔溃疡的愈合、进食、病程的缩短等方面都优于青霉素组。其作用机理为阻断病毒核酸的复制,从而可阻止感染或减少感染量,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双抗体法),对300例正常小儿血色素在100g/L以上血清铁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年龄均值为:新生儿120.34ng/ml,6个月~3岁49.46ng/ml,4岁~7岁78.89ng/ml.8岁~14岁73.20ng/ml.300例正常小儿SFX±S为92±79.09ng/ml.发现缺铁情况以6个月~3岁组最多.认为应注意对婴幼儿缺铁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1978年至1987年间内、外,儿科的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8例,男女之比例为1.59∶1,年龄最小为出生后2天,最大为85岁。各年龄组均有死亡病例,以45~54岁组死亡病例最多,占26.70%,学龄儿最少,占0.57%。死亡病种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意外、消化道穿孔,肝硬化,血液病。死亡病例在一天中的死亡时间以零点至清晨五点最多,占39.2%。1、9、10月份死亡人数较多,占36.3%。  相似文献   
7.
<正> 新生儿阿托品毒主要是用药不当引起,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住院的一例报道如下。患儿,男,20天,因服用阿托品后出现抽搐30min入院,患儿因吐奶三天而给予1%阿托品0.2ml(含阿托品2mg)口服,约10min后开始出现面色潮红,烦躁,呼吸急促,继之出现四肢阵发性抽搐面入院,检查:T37.8℃,R80次/min,P220/min,体重3.5Kg,神清,阵发性四肢抽搐,颈软,全身皮肤潮红,干燥.双侧瞳孔等园散大,光反射消失,口唇干燥。轻度鼻扇,呼吸急促,节律不整,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220次/min,律整,心音有力,腹平软,肝右肋下1.5cm,  相似文献   
8.
伤寒是一常见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并发症多种多样,但小儿伤寒肾炎却少见报道。病历摘要患儿,女性,9岁,以持续高热、咳嗽六天入院,发热以下午及夜间为甚,伴中、上腹痛,不放射,无畏寒及大汗,同时伴神萎、乏力、纳差及黄色稀便,每日2~3次,小便少,无肉眼血尿。既往无肾脏病史。体检:体温37.4℃,呼吸26次/分,脉搏86次/分,血压80/74mmHg,表情淡漠,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及皮下出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口唇干裂,舌苔厚腻,舌尖及舌缘无苔而质红,心肺无殊,两肺有干湿罗音,腹平软,无触压痛,肝可及,质中等无压痛,脾未及,肾区无叩痛,两下肢轻度非凹陷性水肿。血红蛋白9.4g  相似文献   
9.
<正> 1960年Smith等首先在新加坡报告由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所致的新生儿核黄疸13例,其中12例为华籍新生儿,此后,国外又陆续有类似报告,其中华籍之新生儿其祖籍以两广及福建为多,为使有G-6-PD缺陷的新生儿尽量避免由药物等因素引起溶血的发生,防止高胆出现,我们于1985年1~10月在田阳、百色等县对部分新生儿作了脐带血G-6-PD的测定,共261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32例小儿伤寒临床分析结果,65%发生于学龄期,临床表现趋于不典型,64.28%有嗜酸性细胞降低或消失,肥达氏反应尤其是动态观察是诊断伤寒的可靠条件,其阳性率达100%。文中对本病早期诊断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