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固定式定位导板制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需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其中,实验组术前3D打印定位导板,术中定位穿支血管并辅助制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n=8);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并辅助制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n=12)。比较2组在皮瓣制取时间、出血量、术后供区外形满意度、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EFS)评分、穿支血管定位、有无术后皮瓣并发症的差异。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皮瓣制取时间、出血量、术后供区外形满意度、定位穿支血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皮瓣并发症、LE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固定式定位导板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术中定位血管更准确,提高了手术效率以及患者对术后供区外形恢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凌彬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12):2282-2284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检查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供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经病理诊断明确的41例HCC患者(49个病灶),术前均给予动态增强MRI及动态增强CT。比较不同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在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流出情况及三期HCC-肝脏对比度。结果: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均可检出HCC病灶,二者在动脉期强化及门静脉期流出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延迟期流出,动态增强MRI对HCC检出优于动态增强CT(P<0.05)。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均可检查HCC患者血供情况。延迟期,动态增强MRI对HCC血供检出优于动态增强CT(P<0.05)。动脉期,动态增强CT对HCC血供检出优于动态增强MRI(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和动态增强CT检查HCC患者血供各有优劣,延迟期动态增强MRI更占优势,而动脉期动态增强CT优于动态增强MRI。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多属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本病的发病特点是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气候异常等皆是诱发和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基础,并往往兼有不同程度的气滞和血瘀。笔者于1990年3月—2000年3月自拟胃痛舒治疗胃脘痛60例,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普萘洛尔治疗新疆地区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颌面肿瘤外科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血管瘤患儿42例,年龄1~14个月,服药剂量:小于3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0.5mg/kg/天;3~6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1mg/kg/天;大于6个月的患儿口服剂量为2mg/kg/天。2次/日、饭后30min服药,两次给药间隔6~8h。连续服用1年,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复诊,动态评估患儿瘤体大小、质地、颜色及不良反应,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积极处理。以Achauer疗效评定法及服药前后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42例患儿服药观察12个月后,疗效I级(差)3例,II级(中)16例,III级(好)13例,IV级(优)10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不同性别、民族、瘤体部位与血管瘤分型治疗效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PSV(46.47±26.87)与治疗后PSV(17.67±8.0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42例患者治疗前RI指数(0.54±0.12)与治疗后RI指数(0.82±0.15)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比较局部外用噻吗洛尔与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表浅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副作用的发生率,评估外用噻吗洛尔能否成为表浅型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用药.方法:在多个中英文数据库中搜索关于局部外用噻吗洛尔及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对比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选取效应量,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再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利用滑膜成纤维样细胞(SFBs)及壳聚糖/Ⅰ型胶原(CS/COL-Ⅰ)复合支架构建颞下颌关节盘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获取兔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进行SFBs培养,第3~5代SFBs三维培养于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的CS/COL-Ⅰ支架材料中7 d,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在1、3、5、7 d检测支架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支架复合物在体外经过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10μg/L)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50 μg/L)诱导后,植入裸鼠体内4、8周后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态及黏多糖(GAGs)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支架材料表面及内部均呈多孔隙蜂窝状结构.SFBs在CS/COL-Ⅰ中的增殖要明显高于平板培养(P<0.05).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4、8周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显示在8周时GAGs(6.900±0.316)和Ⅱ型胶原(0.0952±0.0248)IA/μm2与4周时GAGs(3.600±0.699)和Ⅱ型胶原(0.0411±0.0127)IA/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诱导后的SFBs/CS-COL-Ⅰ复合物具有应用于组织工程化颞下颌关节盘构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方法 无菌状态下获取兔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酶消化法进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扩增.第3代细胞消化后离心成为细胞团块,用软骨诱导液培养,并以鸡尾酒法添加生长因子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ed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h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即前3天2种生长因子共同使用,之后只用rhTGF-β1继续培养18d.细胞团块培养21 d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细胞团块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中不添加rhTGF-β1和bFGF作为对照组.结果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后,成为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细胞团块经软骨诱导液、rhTGF-β1和bFGF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型胶原在细胞之间的细胞外基质中明显显色,并且细胞团块的周边要比中央浓染;原本二维培养状态下的梭形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变为球形的软骨样细胞形态.结论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成软骨能力,可以作为髁突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软骨细胞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的作用可以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提供所需的生长因子及微环境,三维条件下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目的: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中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SD大鼠滑膜组织及软骨组织,用酶消化法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取第3代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及第2代软骨细胞,将二者以1∶2的比例混合培养负载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21 d,进行激光共聚焦扫描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于支架材料表面,并可见细胞分泌大量基质成分。培养21 d后,激光共聚焦扫描可见细胞在支架表面分布均匀,逐层扫描后细胞逐渐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结果表明壳聚糖/Ⅰ型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提供三维生长空间,利用软骨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 方法 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3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为0.5 ~ 2 mg·kg-1·d-1。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分别测量瘤体半径,采用四级评估法及患者父母反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及尿液中VEGF-A和HIF-1α水平。健康对照组为儿保科正常体检婴幼儿30例。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 结果 患者组治疗12周后,2例疗效为优,11例好,14例中等,3例差。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A水平为(268.174 ± 95.056) μg/L,HIF-1α水平为(10.809 ± 1.686) mg/L。患者组治疗前血清VEGF-A水平为(385.692 ± 136.146) μg/L,服药4周后为(264.853 ± 122.12) μg/L,12周后为(211.345±104.035) μg/L,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HIF-1α水平分别为(31.462 ± 7.458)、(21.454 ± 5.489)和(12.052 ± 3.623) mg/L,亦呈逐渐下降趋势。患者组尿液中VEGF-A与HIF-1α的表达趋势与血清一致。患者组血清中VEGF-A与HIF-1α和尿液中VEGF-A与HIF-1α均呈正相关(r = 0.730,P < 0.05;r = 0.667,P < 0.05);血清VEGF-A、尿液VEGF-A、血清HIF-1α以及尿液HIF-1α均与给药时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0、-0.689、-0.806、-0.683,P值分别 < 0.05、0.01、0.05、0.01)。 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清和尿液中VEGF-A和HIF-1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