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 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 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6例滑膜肉瘤中,17例发生于中青年,二维超声显示均未累及关节腔,表现为弱回声团块,其中20例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伴液化,7例伴钙化;血流分级:0级5例,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3例。15例位于关节旁,与11例非关节旁病灶在深度、最大径、边界、形态、血流信号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病变体积较大,与6例体积较小者在病变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滑膜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5岁。因“右面部肿胀五年”入院,临床检查右侧面部明显隆起,可触及一肿块,质地韧,边界模糊,活动度差,无明显触压痛,双眼周软组织肿胀,右颊部及双眼周皮肤色暗(图1)。超声检查所见:右侧面颊部及双眼周皮下软组织肿胀,右侧面颊部及眼周范围约125 mm×27 mm×85 mm,左眼周围约54 mm×22 mm×47 mm,肿胀区域内部组织结构层次不清,回声高低不均匀,无明显边界,深面骨组织皮质光滑;双侧泪腺肿大,内部回声减弱不均匀,CDFI:上述结构内探及较丰富的点线状血流信号,探及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双眼球内未见确切团块回声,双眼肌未见明显异常(图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表现对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价值。 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32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36例其他非痛风性关节病患者的多种超声表现进行比较,评估不同超声表现的诊断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报能力,并绘制ROC曲线。 结果 32 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他非痛风性关节病比较,关节软骨“双边征”,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这3种超声表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该回归模型对68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非痛风性关节炎进行预报,预报准确率高达95.59% (65/6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0.011(P<0.05),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可用于预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结论 关节软骨“双边征”,关节液内“暴雪样”回声,肌腱周围强回声这3种超声表现具有诊断价值,联合后可成为诊断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微泡促进基因局部转染大鼠损伤跟腱及肉芽组织的最适超声转染条件。方法 建立双侧大鼠跟腱损伤模型,在大鼠双侧损伤跟腱内局部注射微泡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混合溶液,应用不同输出功率、占空比及超声辐照时间的超声辐照双侧损伤处跟腱,根据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下EGFP表达结果判断转染效果。根据基因转染效果最高,同时正常组织损伤坏死最小筛选出最合适的照射条件。将大鼠分为4组:①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②质粒+微泡组,③质粒+超声辐照组,④单纯质粒组。根据前几步所选取的条件辐照损伤跟腱,观察跟腱及肉芽组织内的EGFP表达情况及正常组织损伤情况。 结果 在超声输出功率2 W/cm2、占空比20%、超声辐照10 min条件下,跟腱及肉芽组织内EGFP表达明显,且无明显正常组织损伤。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跟腱及肉芽组织内EGFP表达高于其余3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适合的超声辐照条件下,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增强损伤肌腱及肉芽组织的基因转染效果,且不损伤正常组织,这为肌腱损伤的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6例脂肪母细胞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年龄≤3岁者35例(76%)。包块均为单发、无触痛;包块质软或质中39例(85%),活动良好或较好41例(89%)。包块位于皮下26例(57%)、肌层14例(30%)、皮下及肌层均受累2例(4%)、腹膜后或系膜上4例(9%)。包块最大径≥3.0 cm41例(89%)。包块表现为稍高回声33例(72%)、低回声11例(24%)、杂乱回声2例(4%)。包块边界清楚35例(76%),形态规则35例(76%),内部可见线状、条索状强回声分隔36例(78%),包块内出现钙化1例,裂隙状弱回声者1例。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0例(43%)、Ⅰ级23例(50%)、Ⅱ级3例(7%)。比较脂肪母细胞瘤弥漫型(10例)与局限型(36例),发现质地、活动度、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强回声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瘤临床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包块多质软或质中,活动良好或较好。声像图特征为包块多位于皮下,最长径>3 cm,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半数以上可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瘤较局限型质硬,多位于肌层,最长径>6 cm,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强回声分隔。  相似文献   
7.
8.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包括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器官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靶向微泡的出现更为超声分子影像提供了可能。微泡造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或基因载体,通过局部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实现药物或基因的定位释放,可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关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进展,提高研究级临床认识水平,必定能促进超声微泡造影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估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手术缺损受区血管的价值。方法以93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分组,术前对病变侧面颈部血管(面动脉、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静脉、面总静脉、颈外静脉)的内径、走行、血流参数及变异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面颈部血管的显示率均在94%以上,面总静脉及颈外静脉存在汇流变异或缺如的情况。中青年组面动脉、面静脉及舌动脉内径男性大于女性(P0.05)。术中优选血管内径较大者作为吻合血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满足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受区血管术前评估的需求,对游离皮瓣移植术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