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中期胎儿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计划引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水囊组)10例,实验组(米非司酮+水囊)15例。实验组按孕龄分为实验Ⅰ组(10例,16~22周),实验Ⅱ组(5例,23~28周)。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连服3天,行水囊引产,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胎儿娩出后取心肌组织进行样本制备,然后在电镜下观察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细胞肿胀、空化,细胞膜不完整,闰盘分离,部分细胞连接消失。细胞核多呈不规则形,核内染色质凝聚呈块状,部分细胞核空化,核周围可见脂褐素。大部分肌丝断裂,肌节结构消失,少数可辩残留肌节结构,其间可见少量核糖体,但各带结构不清。线粒体肿胀,高度空化,嵴断裂,细胞基质局部空化。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心肌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改变,且孕龄越小,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结论:米非司酮可以引发胎儿心脏的缺血缺氧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何敏  李一  冷维春 《吉林医学》2006,27(3):255-25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PBMC中TGF-β1mRNA含量;ELISA方法检测血浆TGF-β1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HA,LN,CIV,PCⅢ含量。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患者及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PBMC中TGF-β1含量及血浆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且与HA,LN,CIV,PCⅢ四项肝纤维化诊断指标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PBMC及血浆中TGF-β1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但能否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仍需要临床大量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39岁,因规律性下腹痛1年,加重半年来院就诊,于2013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期性下腹钝痛,持续3天可自行缓解,每月均发作1次,程度较轻,半年前出现腹痛渐进性加剧,但口服止痛药可缓解。患者已婚、未孕,无月经来潮。查体:双侧乳房发育良好,阴毛呈正常女性分布,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外口处见一浅凹。无阴道。肛查:于左附件区触及一直径约4cm的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ng2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18例)、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g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三者差异显著;Ang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Ang2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ng2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因子。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阴道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48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生殖系统炎症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67.87%,生殖系统肿瘤占14.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13.4%。子宫内膜病理显示萎缩性内膜占48.34%,依次为增生期、分泌期内膜。恶性肿瘤中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为主,并且出血年龄大,距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因素是生殖系统炎症,其次生殖系统肿瘤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4年6月~2005年12月共有11例因诊断卵巢癌而收入我科,术中诊断为结肠癌。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1984年6月~2005年12月共计11例因诊断卵巢癌而收入院,术中诊断为结肠癌。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43.2岁。发生在20世纪8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秋霞 《吉林医学》2005,26(9):993-995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其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肌层内生长所致的子宫良性疾病,以往曾称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与非子宫肌层异位的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区别.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尤其30~50岁经产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B型超声检查(尤其经阴道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可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目的为:①减轻疼痛;②提高妊娠率;③尽可能地延缓复发.下面将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20例正常孕妇及40例妊高征患者血浆及血小板中5-HT浓度及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浓度。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中5-H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P〈0.01),而且病情越重,血浆中5-HT含量越高。而血小板中5-HT浓度和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5-HIAA)浓度在正常妊娠和妊高征患者无明显变化(P〉0.0),结  相似文献   
9.
膀胱外翻术后妊娠五例分析冷维春,张爱臣,李雅然,冷宗祥,张海峰,王乃义膀胱外翻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它的特征是一个发育差的小膀胱,通过下腹壁的先天性缺口翻在腹外,没有尿道或者没有控制排尿的括约肌。由于下腹前壁和膀胱前壁先天性缺如,使膀胱和输尿管直接暴露...  相似文献   
10.
阴道后壁巨大囊肿一例第三临床学院妇产科张爱臣,冷维春,李雅然长春市妇幼保健所崔光华长春市妇产科医院王文惠,何平患者女,38岁。因外阴肿物14年,伴胀痛4个月,于1992年1月14日入院。该患者14年前,第二胎妊娠期发现外阴有一“肿物”,约卵黄大小,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