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住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107例,依据解剖因素将其分为3组:单纯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组(主干组,n=17)、单纯分支血栓形成组(分支组,n=35)和门静脉主干并分支血栓形成组(主干+分支组,n=55)。分别从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肝储备及相关评分等方面对不同PVT部位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分割χ2检验时,校正为α′=0.0125。结果主干+分支组患者更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主干组次之,分支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2,P<0.01),两两比较示,分支组与主干+分支组、主干组与主干+分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主干+分支组D-二聚体水平最高,主干组次之,分支组最低,三组间比较(H=37.439,P<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主干+分支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比值(D/F)最高,主干组次之,分支组最低,三组间比较(H=33.973,P<0.01)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栓累及主干+分支的肝硬化PVT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最高,主干次之,分支最低。D-二聚体、D/F水平的高低可能对不同部位的肝硬化PVT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年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年脑卒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预防青年人发生脑卒中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对我院收住的106例青年脑卒中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青年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及CT特点,以期对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纳入入院早期(24 h内)即可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评估的较全面的评分系统,筛选出早期预测最有价值的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入院早期评分系统(包括BISAP评分、SIRS评分、MEWS评分、PANC3评分、HAPS评分、CTSI评分、SPS评分)的差异,并将各早期评分系统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3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48. 82、76. 93,P值均0. 05);合并症中,3组患者在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胰腺坏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64. 84、98. 19、53. 09、8. 09,P值均0. 05);早期评分系统中,BISAP评分、SIRS评分、MEWS评分、HAPS评分、CTSI评分、SPS评分3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值分别为93. 19、21. 24、23. 99、16. 57、67. 09、33. 95,P值均0. 05);通过ROC曲线的绘制将早期评分系统进一步进行胰腺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的比较,发现BISAP评分在入院24 h预测SAP、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最高,当cut-off值 2分时,灵敏度分别为86. 10%、51. 20%,特异度分别为81. 70%、83. 50%; CTSI评分预测胰腺坏死的价值最高,当cut-off值 3分时,灵敏度为82. 70%,特异度为89. 10%。在MODS方面,HAPS和BISAP评分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灵敏度分别为63. 70%、75. 00%,特异度分别为90. 00%、76. 10%。结论不同评分系统在早期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及并发症上各有优势,其中BISAP评分对于SAP、胰腺炎合并肺部感染、MODS,CTSI评分对于胰腺坏死,HAPS对早期MODS的排除有优良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与胃癌细胞株SGC-7901 对阿帕替尼敏感性的关 系,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转染Gal1-siRNA 至SGC-7901 细胞,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 验证干扰效果。另外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阴性siRNA 组。采用MTT 法检测 细胞对阿帕替尼的敏感性;Annexin V/PI 双染法和DAPI 法检测阿帕替尼对细胞凋亡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以及相关转录因子Snail、Twist、ZEB 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阿帕替尼作用48 h,或25μmol/L 阿帕替尼分别作用不同时间,Gal1-siRNA1 组细 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25μmol/L 阿帕替尼处理48 h 后,Gal1-siRNA1 组细胞凋亡率 高于空白对照组(P <0.05)。同时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siRNA 组比较,Gal1-siRNA1 组细胞E-cadherin 蛋白 表达升高,而Vimentin 和Snail 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结论 通过siRNA 干扰SGC7901 细胞Galectin-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后,细胞对阿帕替尼的敏感性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秋瑾  郑杰  杨婧  罗润  冷娇  金秋  马红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855-3862
背景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尚存争议。目的 探讨H.pylori感染对NAFLD及其相关结直肠息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NAFLD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H.pylori将其分为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及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肝纤维化和脂肪肝检测、结肠镜检查、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根据FibroTouch检测结果分别将NAFLD患者的脂肪衰减程度和肝脏硬度分为轻、中、重度。结果 118例NAFLD患者中H.pylori阳性62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H.pylori阴性56例(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体质指数(BMI)、受控衰减参数(CAP)、E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NAFLD纤维化评分(NFS评分)、AST和血小板计数比率指数(APRI)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脂肪衰减程度、肝脏硬度差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118例NAFLD患者中75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37例,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38例)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示存在结直肠息肉者51例,其中NAFLD合并H.pylori阳性组26例。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多个息肉、息肉直径≥1 cm发生率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75例行结肠镜检查患者中共41例进行病理检查。NAFLD合并H.pylori感染组中腺瘤性息肉发生率、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NAFLD不合并H.pylori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是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数量〔OR=7.547,95%CI(1.467,38.827)〕、息肉病理〔OR=8.500,95%CI(1.574,45.916)〕、上皮内瘤变〔OR=4.571,95%CI(1.218,17.157)〕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加重NAFLD患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障碍、血脂紊乱、炎性反应、肝纤维化程度、脂肪衰减程度,此外,H.pylori感染还是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数量、息肉病理、上皮内瘤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肝病高发国家,一旦出现肝衰竭,死亡率极高,由于肝脏具有合成、解毒、代谢等复杂功能,内科治疗尚无有效手段,肝移植是治疗中晚期肝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移植普遍存在的来源与经济问题,使得仅有不到1%的患者有机会接受肝移植治疗 [1,2].在此基础上,可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  相似文献   
7.
营养不良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常促进疾病的进展,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简述了终末期肝病营养不良的病因,重点介绍了终末期肝病营养筛查、评定及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对我国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肌少症是肝硬化营养不良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肥胖常常和肌少症并存,且发病更为隐匿,不易被临床识别,严重影响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本文简述了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在肝硬化人群中的流行病学、影响,重点介绍了肝硬化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旨在规范我国肝硬化肌少症及肌少性肥胖的诊治,使肝硬化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