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高浓度葡萄糖中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的保护作用。方法RF/6A分3组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基含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Ang-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0.25mg/LAng-1)。利用台盼兰染色法及MTT比色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各种RF/6A存活率及细胞活力,利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suivivin表达。结果1d时各组细胞存活率及活力无差异。3、5、7d时高糖组和Ang-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下降(P〈0.05),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低于Ang-高糖组(P〈0.05)。5d时,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P〈0.05)。结论高糖能降低RF/6A的存活率和活力,而Ang-1能明显增强高糖环境中RF/6A的存活率和活力,其机制可能与Ang-1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Ang-1对高糖环境中RF/6A单层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及血管生成素-1(Ang-1)对内皮细胞(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接种于0.8μm聚碳酸酯微孔滤膜,形成致密单层后分3个组培养。正常对照组:含葡萄糖25mmol/L;高糖组:含葡萄糖40mmol/L;Ang-高糖组:含葡萄糖40mmol/L+Ang-1(250ng/mL)。于1、3、5、7d,4个时间点建立EC单层通透性模型,检测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δ)及滤过系数(Kf),以监测EC单层通透性的变化;利用Westernblot(NBT/BCIP显色法)检测5d时survivin的表达。结果3、5、7d时,高糖组EC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Ang-高糖组在5d及7d时,EC单层通透性升高(P〈0.01),但仍低于高糖组;Westernblot结果显示,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高糖能够增加EC单层通透性,Ang-1能对抗高糖的这种生物学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抑制RF/6A的凋亡而发挥生物学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3个月组(DM3)及糖尿病6个月组(DM6)。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各组大鼠到期后,测定果糖胺含量。取视网膜组织使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测定Survivin的表达含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M组果糖胺含量明显增高。正常组未见Survivin表达,在DM3、DM6组均有表达,且随病程进展,其表达强度有增加的趋势,但两组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上调,表达的水平并没有随着病程进展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是以新生血管生成为主要标志的一种眼疾病,是DM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与血液系统损害在视网膜上的反映,其发病率随DM病程的发展而增高,5年内DR发生率为44.4%,7年后为56%。在美国,DM发病10年后约有60%的患者出现DR,15年后高达80%,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2500万,全世界约有3亿DR患者。中国DM患者中DR发生率为25.2%,且初诊的2型DM患者。中DR发生率就高达12.4%。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病程3个月、6个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及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Ang-1)对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 应用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3个月组(DM3组)、糖尿病6个月组(DM6组),Ang-1治疗3个月组(ANG3组)、Ang-1治疗6个月组(ANG6组)及正常对照3个月组(CON3组)、正常对照6个月组(CON6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STZ(55 mg·kg-1)诱发大鼠糖尿病.ANG组大鼠每只眼球每15 d球后注射Ang-1溶液0.05 mL(0.2 μg Ang-1).每组大鼠各5只,分别饲养到3个月、6个月时处死,取大鼠视网膜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1)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CON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内异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器、细胞核形态正常,基底膜结构清楚,连续完整.DM组内皮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变性,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分布于核膜下;基底膜明显增厚.ANG3组血管壁、内皮细胞核及周细胞核形态正常;ANG6组血管壁完整无断裂,基底膜增厚不明显.(2)组间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均数比较:ANG3(228.0±16.2)nm与DM3(245.5±11.9)n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6(251.5±19.3)nm与DM6组(310.6±28.0)nm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1对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损害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学政  王继红  冯闯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4):306-309,383,384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一1)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及血管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只随机分为6组:糖尿病3月组(DM3)、6月组(DM6),Ang—1治疗3月组(ANG3)、6月组(ANG6)及正常对照3月组(CON3)、6月组(CON6)。ANG组大鼠每只眼球球后注射Ang一1溶液O.05mL/15d(4μg/mL)。各组大鼠到期后,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葡聚糖,制备视网膜血管铺片;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视网膜Survivin的表达量。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可见无灌注区,ANG3组可见明显的改善。DM6组毛细血管末端出现了“芽孢”样的增生,ANG,组并未发现。视网膜VEGF的表达量DM组显著增高,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ANG组较DM组表达量有所减少,差并有显著性(P〈0.05)。大鼠视网膜Survivin蛋白CON组无表达,ANG|组表达量高于DM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DM6与ANG,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ng一1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漏,并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量的升高;可阻止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对谷氨酸转运蛋白(glutam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AG490组,每组10只。后两组大鼠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50 mg·kg-1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AG490组给予AG490 10 μL(17 mmol·L-1)玻璃体内注射给药。注射1个月后,利用试剂盒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GLAST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p-JAK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GLAST、p-JAK2及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GLAST相对表达量(65.35±0.66)%、p-JAK2相对表达量(32.80±0.40)%、p-STAT3相对表达量(17.62±1.09)%、谷氨酸含量(23.93±0.67)μmol·g-1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p-JAK2相对表达量(52.16±0.62)%、p-STAT3相对表达量(47.41±0.95)%及谷氨酸含量(44.88±0.27)μmol·g-1均明显增加,GLAST相对表达量(32.96±0.64)%明显下降(均为P<0.01);而与糖尿病组相比,AG490组p-JAK2相对表达量(13.67±0.45)%、p-STAT3相对表达量(14.47±0.25)%及谷氨酸含量(25.18±0.66) μmol·g-1均明显降低,GLAST相对表达量(49.48±0.32)%明显增加(均为P<0.01)。结论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GLAST表达明显降低,抑制JAK/STAT通路的活化可上调视网膜GLAST表达,降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萧鸿  左中夫  冯闯  刘学政 《医学争鸣》2009,30(3):195-198
目的:利用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建立内皮细胞(EC)单层模型,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及血管生成素-1(Ang-1)对该模型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待EC于孔径0.8μm的聚碳酸酯微孔滤膜上形成致密单层后分3组进行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基含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30mmol/L葡萄糖)、Ang-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30mmol/L葡萄糖+0.25mg/L Ang-1).于1,3,5,7d4个时间点,以含白蛋白1g/L的D—Hanks液灌注滤膜,检测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8)及滤过系数(K1);并于5d和7d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ladder.结果:3,5,7d时,高糖组EC单层的通透性高于对照组(P〈0.01);Ang-高糖组与对照组之间EC单层的通透性无差异(P〉0.05).高糖组EC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5d及7d均出现DNA ladder,对照组及Ang-高糖组未见DNA ladder.结论:高糖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增加EC单层通透性;Ang-1能抑制EC的凋亡,对抗高糖所致的EC单层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本实验分两部分,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组、IGF-1+LY29400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后三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 mg·kg-1)诱导成为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IGF-1组给予IGF-1 (80 g·L-1) 5 μL玻璃体内注射给药,IGF-1+LY294002组给予5 μL(IGF-1+ LY294002)(80 μg·L-1)玻璃体内注射给药。细胞实验:对培养的Müller细胞进行不同处理,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IGF-1组(30 mmol·L-1葡萄糖+80 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30 mmol·L-1葡萄糖+80 μg·L-1(IGF-1+ LY294002)]。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细胞密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及Müller细胞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Akt、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IGF-1+LY294002组GFAP表达均明显增加,INL细胞密度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相比,IGF-1组GFAP表达明显下降,INL细胞密度明显增加(均为P<0.05)。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IGF-1+LY294002组细胞凋亡率和NF-κB、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Akt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而与高糖组相比,IGF-1组细胞凋亡率、NF-κB及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下降,p-Akt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均为P<0.05)。结论 激活PI3K/Akt通路可对抗高糖状态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