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种子,别名荔仁、荔核、大荔核.荔枝核是一种常见中药材,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其性温,味微甘、苦、涩,无毒,归肝、肾经,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1],可用于寒病腹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女气滞血瘀腹痛等症[2-4].近年来,诸...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大黄不同炮制条件下炮制品中含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含量差异,揭示中药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大黄不同炮制品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总黄酮,在0.0048~0.096 mg/mL浓度线性范围内,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或增或减,说明炮制工艺对中药大黄各成分影响不同。结论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不同炮制品总黄酮的含量,该方法可作为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严炯艺  冯茵怡  卢卓  奉建芳  罗伟生  黎芳  梁健钦 《中草药》2020,51(22):5768-5775
目的 探讨荔枝核干预结肠腺癌(COAD)进展和转移的黄酮类成分和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DRAR-CPI和SWISS数据库检索荔枝核中19个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从TCGA数据库下载COAD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法建立COAD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和识别共表达模块,以共表达模块和潜在作用靶点中共同靶点作为化合物干预COAD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KEGG和GO分析。通过cytoHubba插件提取Hub基因作为COAD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Cytoscape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的互作网络。HPA数据库验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与潜在生物标志物作用的化合物。结果 经WGCNA分析得到18个共表达模块,其中7个模块与生存时间、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相关,turquoise模块与COAD进展转移相关。荔枝核中19个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380个潜在作用靶点,选择与turquoise模块重复的34个靶点作为作用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富在304个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29条、细胞组成31条、分子功能44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富集在癌症通路、细胞周期、孕酮介导的卵母癌症途径、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等40条通路。CytoHubba筛选得到CDC25A、CDC25C、CCNB2、AURKB基因作为COAD进展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OAD组织中CDC25C、AURKB、CCNB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TCGA数据集中基因表达量一致。通过分子对接初步筛选得到柚皮芸香苷、原花青素A2、根皮苷、表儿茶素可通过氢键等与CDC25A、CDC25C、AURKB结合较好。结论 CDC25A、CDC25C、CCNB2、AURKB可作为COAD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干预COAD进展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调控细胞分裂、细胞周期G2/M期转变等生物过程进而调节癌症途径、p53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柚皮芸香苷、原花青素A2、根皮苷、表儿茶素、芦丁可能是CDC25A、CDC25C、AURKB的潜在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瑶药四方藤小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分析四方藤小复方的作用机制,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以及四方藤小复方提取物高、低剂量(28.7、7.2 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II型胶原蛋白-完全弗氏佐剂法诱导RA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在造模期间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8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足趾红肿程度并评分,实验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TCMSP和Drugbank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四方藤小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预测作用靶点,采用TTD数据库搜索RA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可视化靶点互作网络,通过MCODE插件聚类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结合化学成分的有效性、可测性,预测四方藤小复方的Q-marker。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方藤小复方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1),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A的疾病靶点有89个,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受体作用通路、RA通路异常有关。四方藤小复方中筛选得到31个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119个,其中12个属于疾病靶点,参与刺激反应调节、细胞增殖调节、细胞代谢过程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控等1 112个生物学过程,以及调控RA通路、TNF通路等113条信号通路,最终发挥治疗RA的作用。同时预测得到岩白菜素、白藜芦醇、氯化两面针碱、蛇床子素、芳樟醇、欧前胡素、乙氧基白屈菜红碱、芹菜素、黄连碱、橙皮苷、芝麻素11个成分可作为四方藤小复方的Q-marker。结论四方藤小复方可显著减轻RA大鼠的急性炎症,其可能通过白藜芦醇等多种成分作用于以PTGS2为主的多个靶点,参与调控RA通路、TNF通路等多条炎症免疫通路。岩白菜素、白藜芦醇、氯化两面针碱、蛇床子素、芳樟醇、欧前胡素、乙氧基白屈菜红碱、芹菜素、黄连碱、橙皮苷、芝麻素可作为用于四方藤小复方质量控制的Q-marker。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