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组(A组)和小针刀松解组(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以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法(VAS)对治疗前后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疼痛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②经治疗后,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组(A组)总有效率高于小针刀松解组(B组)。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痛点阻滞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小针刀松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同期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相比较,是否更具优越性。方法40例切痂植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组(Ⅰ组n=20)和氯胺酮-羟丁酸钠全麻组(Ⅱ组n=20)。全部病例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阿曲库铵0.3-0.5mg/kg做诱导插管,然后Ⅰ组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4~6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氯胺酮1-2mg/kg维持。Ⅱ组微泵持续注射氯胺酮1-2mg/kg·h,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及羟丁酸钠80-100mg/kg。分别记录2组病例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后再入睡、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循环稳定;而Ⅱ组术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用于大面积烧伤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苏醒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优于氯胺酮羟丁酸钠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对高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比较,是否更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术的高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Ⅰ组)和硬膜外麻醉组(Ⅱ组),对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完全率高,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对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术均有效,麻醉完全率腰硬联合比单纯硬膜外高.  相似文献   
4.
21例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1例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 对21例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实施一系列麻醉处理措施①头颈部严格制动,避免颈髓继发性损伤;②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其中包括中心静脉置管、快速扩容,维持最低有效灌注压,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缩血管活性药;③麻醉诱导要求平稳,循环干扰少,又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避免应用损害或抑制心肌的药物,慎用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④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21例的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85.7%患者康复。结论 对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在围术期麻醉处理得当,可大大降低颈椎骨折脱位截瘫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术中唤醒试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内肿瘤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选用传统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观察组(n=30)选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维持镇静镇痛;按照手术进程,对患者施行全麻术中唤醒试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问答。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术中心率(92.1±4.86)次/min、收缩压(114.3±6.86)mmHg、苏醒时间(41.5±4.8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9±1.3)h、唤醒成功率80.00%、并发症发生率20.0%;对照组全身麻醉术中心率(77.3±5.9)次/min、收缩压(90.5±3.68)mmHg、苏醒时间(23.6±4.58)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8±1.6)h、唤醒成功率53.33%、并发症发生率5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术中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可提高患者术中的唤醒质量,保证围术期麻醉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0.375%的罗哌卡因10mL,行手术侧单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待效果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5mg/kg,插入适宜的钢丝加强形气管导管,麻醉机行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分离颈椎骨膜、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芬太尼用药量、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1h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切皮和分离颈椎骨膜时,A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芬太尼用药量比B组少,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缩短,术后1hVAS疼痛评分,A组平均分为4.3,B组平均分为7.2,A组患者术后疼痛比B组轻。结论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芬大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以及在诱导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验证其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5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术前先注入芬太尼2μg/kg,然后以2~3mg/kg作为诱导量在20~40秒内注入丙泊酚,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人工流产手术,必要时追加丙泊酚25~50mg。结果平均用药量芬太尼0.1mg(0.08~0.12mg);丙泊酚145mg(125~190mg),维持用量40mg(0~50mg);平均手术操作时间7分钟,麻醉时间9分钟。麻醉诱导及维持效果满意。结论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3mg/kg诱导剂量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短时间达到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所要求的麻醉深度,但诱导初期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颈丛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0~64岁,颈丛阻滞满意后,在手术开始前5min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6ng/ml,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及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目标浓度,每次递增或递减0.2ng/ml,直至镇静达Ramsay镇静评分2~3分,或镇痛达口述镇痛评分(VPS)0~1分,手术结束前5rain停药。于颈丛阻滞前(TO)、颈丛阻滞后10min(T1)、手术开始后5min(T2)、30min(T3)、术中气管牵拉明显时(T4)和术毕(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评分及VPS评分;记录呼吸抑制、肌肉僵硬、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每例患者瑞芬太尼的最大血浆靶浓度,计算其平均血浆靶浓度。结果与TO时比较,各时点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和VPS评分T2时开始升高,T3、T4时达高峰,T5时下降(P〈0.05),Ramsay评分均为2~3分,VPS评分均为0~1分,镇静镇痛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瑞芬太尼的最终血浆靶浓度范围为1.6~5ng/ml,平均维持浓度为(3.4±1.0)ng/ml。结论瑞芬太尼低血浆靶浓度TCI联合颈丛阻滞用于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达到清醒镇痛的目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术中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30)和对照组(Ⅱ组n=30),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胸科术后病人咳嗽咯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