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君子汤加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加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建立腹腔感染脓毒症致肠黏膜屏障损害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每日灌喂中药2次。于造模后72h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并取肝、肾、脾、小肠等脏器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治疗组脏器细菌易位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其肝,肾、脾、小肠等脏器光镜下炎症性病理损害均明显轻于模型组,肠黏膜炎症病理损伤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君子汤加大黄能降低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老年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FTS组、中药FTS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FTS新理念治疗、口服中药结合FTS理念治疗。结果:FTS组和中药FTS组较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中药FTS组较FTS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上差异,中药FTS组较FTS组在术后呕吐上有差异(P<0.05)。结论:中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对术后恶心、呕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肠坏死腹股沟嵌顿疝腹膜前间隙行Ⅰ期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无坏死肠嵌顿疝30例(肠嵌顿组)、网膜嵌顿疝18例(网膜嵌顿组)及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对照组),采用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检测3组术前D-乳酸、内毒素水平及术前、术后第3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嵌顿疝患者局部疝囊内渗液细菌培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术前血浆D-乳酸[分别为(11.7550±3.0391)mg/L,(12.8453±3.0457)mg/L.,(11.9056±2.6754)mg/L]及内毒素[分别为(0.5623±0.0893)EU/ml,(0.6137±0.0725)EU/ml,(0.5861±0.0820)E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嵌顿疝患者疝囊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术前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分别为(9.22±1.471)×10~9/L、(6.03±1.403)×10~9/L,和(8.87±1.711)×10~9/L、(6.26±1.364)×10~9/L],与对照组[(6.00±1.054)×10~9/L)、(3.67±0.783)×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5.67±1.052)×10~9/L、(3.663±0.557)×10~9/L,(5.53±0.684)×10~9/L、(3.600±0.555)×10~9/L],与对照组比较[(5.23±1.028)×10~9/L、(3.36±0.54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股沟嵌顿疝,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如果术中发现为网膜嵌顿或肠管嵌顿但尚未发生肠坏死者,Ⅰ期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超细胆道镜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胆总管嵌顿结石的应用。方法:观察小切口下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经超细胆道镜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68例胆总管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一次性结石取净67例,结石取净率98.5%,并发症4例。术中胆囊管操作成功29例,胆总管切开后放置T管39例,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d。结论:该治疗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嵌顿创伤小,恢复快,碎石充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胆囊管后三角分离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目前已成为胆囊切除的常规术式之一。由于腹腔镜视野的独特性 ,以及操作上的间接性 ,故手术方式与传统的剖腹胆囊切除术 (OC)略有不同 ,尤其在胆囊管的解剖上。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腹腔镜下胆囊管后三角分离法能很好地避免胆管的损伤 ,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1 临床资料1995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本组资料 80 9例中男 390例 ,女 4 19例 ,2 3~ 89岁。用常规前三角分离法 312例 ,平均术时 130min ,中转 19例 ,中转率 6 %。其中术中疑胆囊癌中转 3例 ,严重粘连而中转 16例。后三角分离法共 4 97例 ,平均术时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AP)早期细胞因子和胰腺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急性胰腺炎(AP)组。采用经腹腔单次注射L-精氨酸制作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4 h、36 h处死半数大鼠,观察血清淀粉酶、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10的变化。并对胰腺病理学变化、胰腺细胞凋亡情况定位评分。结果造模后24 h,AP组血淀粉酶和IL-1β、TNF-α均较NC组升高(P<0.01),而IL-10与NC组相当;AP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较NC组增加(P<0.01),胰腺组织损害明显增强(P<0.01)。造模后36 h,AP组血淀粉酶水平下降,IL-1β、TNF-α及IL-10水平继续上升,胰腺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P<0.01)。同时,AP组凋亡指数下降,但仍高于NC组(P<0.01)。结论作为保护性机制,在AP发生时胰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但这种内源性凋亡的增加出现早,维持时间短,不足以抑制强烈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厚朴三物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厚朴三物汤,2组均治疗3 d。记录肠鸣音恢复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统计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及电解质紊乱改善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电解质紊乱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厚朴三物汤可显著改善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以肝圆韧带为标志左肝管显露术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围绕以肝圆韧带为标志的左肝管应用解剖,寻找左肝管显露的最佳入路. 方法 解剖30例肝脏标本,分别测量左肝管长度、管径、夹角和以肝圆韧带为中心的左肝管肝面定位,以及左肝管在Glisson鞘中与门静脉左支及肝左动脉之间的毗邻关系,并牵拉肝圆韧带作左肝管的显露术. 结果 左肝管在肝内的径路相对恒定,从其在Glisson鞘中与门静脉左支及肝左动脉的毗邻关系上看,膈面入路有利于左肝管的显露,且由于肝圆韧带与门静脉左支囊部相连,牵拉肝圆韧带更有利于暴露左肝管. 结论 在肝门部或肝脏面因各种原因难以解剖时,通过以肝圆韧带为标志在肝膈面解剖左肝管,是肝脏外科中显露左肝管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临床收治的胃癌 95 %为进展期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手段。 1897年 ,国外学者首次成功进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 ,2 0世纪 4 0~ 5 0年代流行于西方国家 ,但因当时全胃切除的并发症多 ,手术死亡率高 ,曾一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的改变及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外科因结肠癌手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息肉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3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肠息肉患者、健康对照及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血清胃泌素浓度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较结肠息肉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加[分-别为(92.45±12.98)、(49.66±10.34)、(30.12±6.39)ng/L,F=9.455,P〈0.001],梗阻型结肠癌患者显著高于非梗阻型[(129.84±15.32)、(75.34±11.45)ng/L,t:12.181,P〈0.001];结肠肿瘤切除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胃泌素浓度较术前显著降低[(43.02±8.34)、(40.74±6.78)、(38.12±7.09)ng/L与(89.45±12.98)ng/L;P〈0.05],但是结肠癌带瘤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97.34±8.30)、(95.82±7.20)、(94.44±7.74)ng/L与(100.23±10.82)ng/L;P〉0.05],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内=8.341,P组内=0.012,F组问=7.871,P组间=0.024)。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显著高于结肠息肉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肿瘤切除术后血清胃泌素显著降低,因此提示胃泌素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