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前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8月,对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良:术前重视骨牵引治疗提高骨折复位满意率;术前标示切口,从股骨上段外侧稍偏后入路便于术中操作;切口周围将无菌单与皮肤缝线固定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应用撑开器显露伤口,避免人为拉钩;借助导向标示针提高穿针准确率;术后根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术中骨折复位和空心螺钉安置的满意情况选择正确的负重时机.与2003年6月~2005年4月采用传统的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进行比较.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2组术前骨牵引率、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术中定位导针穿针次数、术中穿针后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时间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改良组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95.5%(42/44)vs.76.9%(30/39),X<'2>=6.176,P=0.013],穿针次数[(1.4±0.4)次vs.(4.5±1.2)次,t=-16.163,P=0.000],术中穿针后X线暴露次数[(4.5±1.3)次vs.(10.5±1.5)次,t=-19.523,P=0.000].术中出血量[(186±28)ml vs.(412±36)ml,t=-32.110,P=0.000],手术时间[(85±16)min vs.(118±17)min,t=-9.107,P=0.000].术后引流量[(78±18)ml vs.(112±16)ml,t=-9.046,P=0.000],并发症发生率[O%(0/44)vs.17.9%(7/39),P=0.004],术后12周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6.9±1.8)分vs.(5.3±1.3)分.t=4.589,P=0.000]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提高术中穿针准确率及降低患者X线摄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垫枕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40 例,予垫枕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 1 个月在疼痛缓解、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的情况。 结果:40 例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76±1.16)、伤椎前缘高度(16.38±2.26)mm 及 Cobb 角(22.17±3.46)?,术后 1 个月 VAS 评分(2.34±0.73)、伤体前缘高度(28.45±6.46)mm及 Cobb 角(8.43±4.34)?,术后 1 个月患者在疼痛缓解、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等方面较术前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垫枕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肱骨小头骨折患者中有5例初诊被误、漏诊,笔者对其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0~49岁。左侧3例,右侧2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前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8月,对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良:术前重视骨牵引治疗提高骨折复位满意率;术前标示切口,从股骨上段外侧稍偏后入路便于术中操作;切口周围将无菌单与皮肤缝线固定保护伤口预防感染;应用撑开器显露伤口,避免人为拉钩;借助导向标示针提高穿针准确率;术后根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术中骨折复位和空心螺钉安置的满意情况选择正确的负重时机。与2003年6月~2005年4月采用传统的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进行比较。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2组术前骨牵引率、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术中定位导针穿针次数、术中穿针后X线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随访时间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改良组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95.5%(42/44)vs.76.9%(30/39),χ2=6.176,P=0.013],穿针次数([1.4±0.4)次vs.(4.5±1.2)次t,=-16.163,P=0.000],术中穿针后X线暴露次数([4.5±1.3)次vs.(10.5±1.5)次t,=-19.523,P=0.000],术中出血量([186±28)ml vs.(412±36)mlt,=-32.110,P=0.000],手术时间([85±16)min vs.(118±17)mint,=-9.107,P=0.000],术后引流量([78±18)ml vs.(112±16)mlt,=-9.046,P=0.000],并发症发生率[0%(0/44)vs.17.9%(7/39),P=0.004],术后12周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6.9±1.8)分vs.(5.3±1.3)分t,=4.589,P=0.000]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提高术中骨折复位满意率,提高术中穿针准确率及降低患者X线摄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及术后所出现的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失误应对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1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10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出现失误14例,结合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失误原因.结果 14例失误患者中,术中因操作失误发生再骨折、血管损伤、空心拉力螺钉安放位置错误等共7例.随访(18.6±6.8)个月,发生空心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造成髋内翻3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1例,空心拉力螺钉尾部退出过多导致局部软组织不适5例.结论 虽然目前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如果不注意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正规操作及术后的正确康复训练,仍难以避免术中、术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急诊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nin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Al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武汉市汉口医院治疗的58例A1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髓内钉组(n=30)和MIPPO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疗效。结果 髓内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MIPPO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多于MIPPO组(P<0.05)。髓内钉组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显著短于MIPPO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透视次数少等优势,交锁髓内钉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更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锻炼,但二者在治疗A1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远期疗效方面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组及夹闭组。夹闭组(54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血管组(54例)行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与夹闭组相比,血管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F-κB、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F-κB、MMP-9水平较术前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且血管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术对机体创伤少,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手段,有助于促进MMP-9等指标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借助导向标示针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导向标示针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治疗,其中39例行常规手术治疗(常规组),44例借助导向标示针治疗(标示针组).结果 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常规组与标示针组在术中穿针次数、术中曝光次数、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9.
从2001年10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重建钛板(江苏常州市武进第三医院器械厂有限公司)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超  郭智勤  徐晓阳  王蔚  冯世波 《海南医学》2014,(17):2603-2604
目的:观察克氏针复位配合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2012年我科采用克氏针复位配合AO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共22例。结果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结论克氏针复位配合锁定钢板治疗掌侧Barton骨折操作简便,对手术空间要求不高,可有效减少关节囊等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