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眼科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青少年晚期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裸眼、针孔以及矫正视力,观察术后屈光状态,并随访18~24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显著提高,针孔视力和矫正视力均高于同期所测裸眼视力,术后12个月以内针孔视力和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拆线以后,角膜曲率增加、等效球镜由远视向近视发展、角膜散光值明显减小,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青少年晚期圆锥角膜效果显著;针孔视力可用于术后早期视力评估和随访。  相似文献   
2.
透明质酸钠联合抗氧化剂中期保存兔角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钠联合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在角膜中期保存中的作用,以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角膜中期保存液,为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以自制MK液为对照组,以添加透明质酸钠和抗氧化剂的改良MK液为实验组,分别对保存3d、7d、10d、14d的兔角膜行大体形态观察、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台盼蓝-茜素红联合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 应用透明质酸钠和抗氧化剂的各实验组保存的角膜均较对照组透明度好,水肿轻,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连接紧密,活细胞百分率高,2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透明质酸钠及抗氧化剂有减轻角膜组织损伤,保持细胞活性的作用,将2者联合应用于角膜中期保存液中,可显著提高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3.
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认为,术中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纤维化是引起后发障的主要原因[1].多数患者需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再次手术,因此同时也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继发性青光眼及人工晶状体激光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5.
丹酚酸B滴眼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模型的形成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经大鼠阴茎背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白内障模型眼.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滴跟组,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记录晶状体变化.6个月后取大鼠晶状体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丹酚酸B滴眼组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丹酚酸B滴眼组与模型组相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OD、GSH-Px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结论 丹酚酸B滴眼可减轻糖尿病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可能与丹酚酸B通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细胞耐缺氧能力,抑制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来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方法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法测定氧化、辐射及细胞外高糖、高钙环境对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结果 对照组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呈圆形无拖尾,表明其DNA未受损伤.各处理组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典型彗星图像,头尾分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以SCGE法测定出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考虑其可能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了0.1mg/ml、0.5mg/ml、1mg/ml浓度丹参液对体外培养72h后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测定晶状体中SOD、MDA含量。结果:各浓度丹参培养组相对于H2O2培养组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mg/ml丹参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其尾长、彗星细胞百分率及SOD、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及各处理组与H2O2培养组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分析在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晶状体核中发现的不可逆聚集体的蛋白质组成.方法 用强解聚试剂和促溶剂溶解ARNC晶状体核(8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晶状体核(8例),提取总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在ARNC晶状体样品中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集体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分析,确定聚集体的组成成分,并根据Mascot搜索数据估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与正常晶状体核相比,ARNC样品在相对分子质量≤20 000处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均为P<0.05),但在相对分子质量高(>200 000)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均为P<0.01).在ARNC晶状体内存在不可逆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集体.LC-MS/MS分析显示,这些聚集体主要来源于各种晶状体蛋白,同时还包括Filensin、Phakinin和碳酰还原酶1.在所有组分中αA-晶状体蛋白含量最高(19.1%).αA-、αB-、γD-晶状体蛋白和DKFZp434A0627比其他晶状体蛋白更容易聚集.结论 晶状体蛋白,尤其是αA-晶状体蛋白在白内障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聚集,细胞骨架蛋白Filensin和Phakinin以及碳酰还原酶1可能参与和加速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大鼠晶状体内还原型辅酶Ⅱ(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2′-phos-phate reduced tetrasodium salt ,NADPH)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待典型白内障形成时,检测晶状体内NADPH的含量以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的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同对照组透明晶状体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diabetic cataract,DC)晶状体内NADPH含量明显减少,G6PD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G6PD活性的降低引起的NADPH含量减少以及伴随的氧化损伤加剧,与D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水分离时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及对兔眼的毒性作用。方法在免眼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应用1mL不同浓度的As2O3(2μmol·L^-1、4μmol·L^-1、8μmol·L^-1)于晶状体囊袋内进行水分离,使其直接短暂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术后随访12周,裂隙灯观察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免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眼压的变化等;并观察术后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术后2周只有对照组眼出现后囊膜混浊。术后4周用药组眼的后囊膜混浊明显比对照组眼轻,且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减轻。中、低浓度组兔眼的术后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浓度组兔眼术后早期出现轻微的毒性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较用药组明显。As2O3可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变性,其文化程度与药物浓度有关。高浓度组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亚细胞水平可逆性损伤和虹膜睫状体急性炎症反应。结论As2O3能有效的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其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有关。兔晶状体囊袋内应用2~8μmol·L^-1的As2O3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荆量浓度。[眼科新进展2007;27(3):179-1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