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病毒、病毒受体、细胞因子、自由基、特异性CTL反应、HLA差异性均可能与发病有关.此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小鼠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 shock protein 70,Mt.HSP70)基因融合载体.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以pcDNA3.1为基本单位构建AFP及HSP70的融合表达载体,融合基因以G-S-G-G-S连接子连接;用脂质体将系列载体导入COS-7细胞.48h后以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其表达。结果 构建的AFP和HSP70的单独及融合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48h后经RT-PCR检测可扩增出相应片段,细胞免疫化学染色为阳性。结论 AFP和HSP70的单独及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3.
短发夹状RNA抑制survivin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构建抗凋亡因子survivin的短发夹状RNA(shRNA),观察其在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中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survivin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分别间隔4和8个nt,分别定向克隆至载体pTZU6 1的U6转录启动子下,构建pshRNA—survivin1和pshRNA—survivin2重组质粒,与表达survivin基因的质粒pEGFP—Cl—survivin共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中GFP的表达以分析pshRNA—survivin对surviv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酶切分析和测序证实pshRNA—survivin1和pshRNA—survivin2构建成功;两组shRNA对survivin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0%以上;两重组质粒在HepG2和SMMC—7721两种细胞中抑制目的基因的作用无明显差异;反向重复序列中间隔4或8个nt构建的shRNA,对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构建的pshRNA—survivin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survivin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监测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连续观察2008~2011年本院 E.Coli 培养的药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及描述性分析。结果4年产 ESBLs E.Coli 检出率均大于50%;产 ESBLs Coli 以咽拭子标本产生率最高。产 ESBLs 菌株耐药性大多高于非产 ESBLs 株(P <0.05),产 ESBLs E.Coli 呈多药耐药现象,但产 ESBLs E.Coli 对一些抗菌药物耐药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产 ESBLs E.Coli 耐药情况严重,对已发现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产 ESBLs E.Coli 应引起关注,可用耐药率逐渐降低的抗菌药物替换治疗耐药率增高的药物,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可以及时发现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变化的趋势,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病毒、病毒受体、细胞因子、自由基、特异性CTL反应、HLA差异性均可能与发病有关.此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载量HBV感染脐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细胞(HSC)的一般规律,以及探讨HBV感染HSC后诱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状态.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磁珠分离仪分离纯化CD34~+ HSC.把CD34~+ HSC分为HBV感染组及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SC内病毒感染情况.分3组将HSC接种于24孔板连续培养12 d,各组分别加入细胞因子组合及不同病毒载量HBV(A组1×10~7拷贝/mL,,B组1×10~5拷贝/mL,C组1×10~3拷贝/mL)的血清,于培养的0、1、6、12 d检测各组细胞数,上清液及细胞中HBV DNA拷贝数.用两步法诱生的DC作为刺激细胞,以异基因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噻唑蓝比色法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HBV感染12 d的HSC中可检测到HBsAg的表达,而未感染的HSC中无HBsAg阳性细胞.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HBV感染12 d的HSC中可检测到HBV DNA,未感染的HSC中无阳性细胞.C组第1天的细胞增殖与A、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第6、12天细胞增殖高于A、B组,且第6天的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5,t=6.327;均P<0.05).在第12天A组细胞内可检出1×10~6拷贝/mL HBV DNA,B组可检出1×10~3拷贝/mL,C组则12 d内均不能检出.上清液检出情况与细胞内相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HBV感染组诱生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DC与T淋巴细胞的比例达到0.05时,t=3.156,P<0.05;在比例达到0.1、0.5时,t=4.873,t=5.103,均P<0.01).结论 HBV可以在CD34~+ HSC内复制并随HSC扩增而同步增加.HBV感染的HSC诱生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减低,即HBV感染HSC后其分化的免疫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同时亦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迫使病毒变异。目前研究证实,在HBV感染中存在抗原提呈功能的缺陷,特别是DC功能的缺陷,而且这种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和抗原提呈功能缺陷导致感染HBV后会成为HBV携带状态。利用DC强大的免疫功能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很可能成为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手段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51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按有无应用抗病毒药物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查阅住院期间的病例并记录随访5年内的资料,比较两者之间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差别。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出院时好转率分别为70.00%和36.3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抗病毒组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40%、72.10%和72.10%;未抗病毒组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6.36%、27.30%和27.3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用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pMEP4-S、 pLXSN-S);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经G418或Hygromycin 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sAg的含量. 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在转录水平上,可检出HBsAg 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最高,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分泌性小鼠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 shock protein 70,Mt.HSP70)基因融合载体,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pSecTag2B为基本单位构建AFP及与HSP70的融合表达载体,融合基因以G-S-G-S连接子连接;用脂质体将系列载体导入COS-7细胞,48 h后以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其表达,抽提总RNA作RT-PCR测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构建的AFP和HSP70的单独及融合表达载体导入COS-7细胞48h后经细胞免疫化学染色为阳性,RT-PCR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结论:AFP和HSP70的单独及融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