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本院收治的12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栓塞术的止血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行13次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性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再发性出血。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可有效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及再发性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治疗策略积累治疗SA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CT分级D和E级SAP患者共20例,全部患者均出现腹痛、腹膜炎;均出现麻痹性肠梗阻。15例在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平均住院天数14.6d;5例患者在发病24h后接受治疗,平均住院天数21.6d。所有患者均应用生大黄。结论及时就诊,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本组患者全部存活的重要因素;要重视肠道清除;对SAP的治疗可引入预防性治疗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周围性部分性脾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以明胶海绵与脾动脉分支关系公式得出的明胶海绵颗粒数为基础,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控制栓塞面积,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2例青年Child分级A级患者栓塞了75%,6例肝癌伴脾亢者为40%左右,其余均在50%-60%之间。术后24h、72h、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显效、并发症少。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能防止过度栓塞和栓塞不足,减轻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本院收治的12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栓塞术的止血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行13次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性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再发性出血。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可有效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及再发性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导致病变表面或周围黏膜发红出现红印进行术前标识的方法在胃小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6例接受超声内镜检查的胃小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15例进行术前标识,121例未标识,对比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和病变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中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t=0.5974,χ2=0.693,P>0.05)。术前标识组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3.46±2.14) min,未标识组(4.71±3.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9,P<0.01);术前标识组首次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97.39%(112/115),未标识组90.91%(11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采用黏膜负压吸引出现红印的术前标识方法可缩短超声内镜检查操作时间,提高病变检出率,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196例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大便次数、发病次数、是否存在并发症有关(P<0.01),而与病变范围无关(P>0.05)。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大便次数、发病次数、CRP、ESR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其中发病次数、CRP、低蛋白血症、大便次数,是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大便次数、发病次数、是否存在并发症有关,其中发病次数、CRP、低蛋白血症、大便次数,是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类癌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是一种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具有恶变倾向的疾病,临床少见,无特异性症状及有效检测方法,漏诊、误诊率较高。近年来,我院共收治31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不典型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早期识别, 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以腹部巨大包块为特殊表现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女, 29岁, 发热伴腹部巨大包块, 院外经抗结核等治疗后未见好转, 入淄博市中心医院确诊为SLE后, 经激素冲击、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但仍不能确定腹部包块性质, 院外口服SLE药物一段时间后复查腹部包块消失, 确定其为高度肿大的腹腔淋巴结。结论 SLE伴发不典型临床表现时, 早期诊断、予以合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