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检测及分析小儿神经性瘫痪体感诱发电位(SEP),探讨SEP在小儿神经性瘫痪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有肢体瘫痪的335例年龄49d~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66例临床有痉挛性肢体瘫痪小儿,SEP异常率共为86.5%(230/266)。表现为脊髓和/或皮层SEP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而周围神经电位正常;脊髓疾病及脑性瘫痪SEP异常率较其他中枢神经疾病高,分别为92.6%(25/27)和86.3%(139/161);颅内病变中天幕上SEP异常较天幕下常见;69例临床周围性肢瘫SEP异常率20.3%(14/69);3岁以下年龄组与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异常率差异意义无显著性。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对小儿肢体瘫痪定位,特别是对临床工作中较难判断的小婴儿瘫痪定位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者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性瘫痪中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检测及分析小儿神经性瘫痪体感诱发电位(SEP),探讨SEP在小儿神经性瘫痪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有肢体瘫痪的335例年龄49d—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66例临床有痉挛性肢体瘫痪小儿,SEP异常率共为86.5%(230/266)。表现为脊髓和/或皮层SEP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成消失,而周围神经电位正常;脊髓疾病及感性瘫痪SEP异常率较其他中枢神经疾病高,分别为92.6%(25/27)和86.3%(139/161);颅内病变中天幕上SEP异常较天幕下常见;69例临床周围性肢瘫SEP异常率20.3%(14/69);3岁以下年龄组与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异常率差异意义无显性。结论 体感诱发电位对小儿肢体瘫痪定位,特别是对临床工作中较难判断的小婴儿瘫痪定位诊断具有实用价值。主厦词:脑性瘫痪;诱发电位,蛆体感党;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监测方法及作用。方法采用刺激踝部胫神经,分别在同侧月国窝及对测皮层Cz记录的方法对15例脊柱手术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后重点监测记录。结果手术前后CSEP潜伏期、波形完全一致,感觉、运动功能均正常。术中均能清晰地记录出CSEP波形,与唤醒法比较具有更安全可靠、客观,方便等优点。结论CSEP监测能在术中及时发现由于过度牵拉脊柱引起脊髓不可逆损伤前的变化,术前可在不改变麻醉水平的情况下了解功能状况,更有利于手术达到最佳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cbral 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 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肖农  兰兴惠  王莉  冯成功 《重庆医学》2003,32(6):732-73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小儿脊髓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胚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71例年龄2个月-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1例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小儿SEP总异常率95.8%(68/71),3例脊柱畸形SEP正常。其中周围神经SEP异常率为29.4%(20/68),脊髓SEP异常率为88.2%(60/68),皮层SEP异常率为75%(51/68)。表现为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68例异常SEP中,除1例颈椎外伤病人正中神经SEP异常外,其余67例患儿的正中神经SEP均为正常。结论 正确利用正中神经、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小儿脊髓疾病定位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五组,分别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骶反射潜伏期。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均记录有阴部神经体感头皮诱发电位和骶反射,但在6岁以上77例男性儿童中仅41例(53%)可显示脊髓电位。不同年龄组中阴部神经头皮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统计学有差异(P<0.05),年龄、身高与阴部神经体感头皮电位及中枢传导时间有回归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骶反射、阴部神经体感诱发头皮电位易检测,脊髓电位可在6岁以上部分男性儿童中检测;年龄和身高对阴部神经中枢段传导有明显影响,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检测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5例 ,男性 6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1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 6例 ,先天性半椎体 4例 ,脊柱裂、脊膜膨出 2例 ,脊柱肿瘤 2例 ,脊柱结核 1例。术前无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均使用硫喷妥钠全身麻醉 ,芬肽利止痛。 (2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监测方式 :采用丹麦Nuromat ic— 2 0 0 0C型肌电仪监测。鞍状刺激电极置于右侧胫神经表面 (内踝后 2cm) ,刺激强度 10~ 15mA。记录针电极分别置于窝和头皮Cz点 (国际脑电图 10~2 0系统 ) ,参考电极各为同侧膝内侧面和FPz处。记录时程 10 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