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例1:患者男,67岁,冠心病。附图A为V_5导联,窦性心律,心率约72次/min。P—R间期约0.16s,R_(1~4、7、8)皆为窦P下传的心室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为室性早搏,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提示室早起源于左束支阻滞平面以下,R_6的心室波形态正常化,它是室早后长的回转周期后发生的窦P下传的心室波,此正常化QRS出现是因为在长回转周期后P波下传时,左束支已脱离不应期之故。木图诊断:窦性心律伴三位相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与不良反应,为各站临床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站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宫内节育器避孕的女性资料,共120例,分析并总结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20例女性中,有9例出现带器妊娠、5例因内置节育器而出现感染及7例出现白带量增多。此外,宫内节育器下移31例,占不良反应的25.83%,内置后出现月经异常11例,占不良反应的9.17%,内置后出现腰背痛53例,占不良反应的44.17%,与其他不良反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行宫内节育器避孕女性的个体差异选配与其宫腔大小相适应的节育器,同时观察并监测节育器内置后女性的身体状况,及早辨别不良反应利于提高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及减小引发不良反应的机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