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化学烧伤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警价值。方法 选取42例职业性化学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21 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6例)、死亡组(16例)。检测患者伤后第3、7、14、21天的血清NT-pro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变化特点。结果 死亡组伤后第14天和第21天血清NT-proBNP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3~14 (伤后第3天与第14天NT-proBNP的差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当△NT-proBNP3~14>4 715 pg/ml时,预测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8.46%。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评估化学烧伤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预测预后有很好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一系列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视为早期动脉病变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损伤、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系统的平衡、以及改变脂质代谢过程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血管类疾病中可干预的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早期控制同型半胱氨酸的血清水平有助于减少各种严重血管类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代谢机制、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防治等方面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胱抑素(CysC)和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在烧伤患者早期肝、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既往无肝、肾病史烧伤患者158例,根据烧伤面积及休克复苏情况分为中重度烧伤组、特重烧伤及时复苏组(6 h)、特重烧伤延迟复苏组(≥6 h)和65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中ALT、AST、PA、Cys C、BUN、Cr的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烧伤组检测的ALT、AST、BUN和Cr的浓度都随烧伤严重程度而增加,但只在延迟复苏组中才与其他3组呈显著性改变;而血清Cys C和PA浓度,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从及时复苏组就有明显变化,并且随复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血清Cys C和PA的浓度与烧伤程度、烧伤休克复苏时间呈相关性;二者在早期肝、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中也最为敏感;对于重度烧伤引起的多脏器损害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