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房颤患者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在一个患病的心脏出现了房颤,往往意味着心脏病变比较严重,心脏功能已减退到一定程度。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房颤一旦出现,心脏排血量则比其正常心律时要降低30%左右,另在房颤出现后,在心房内易于形成血栓,从而增加了栓塞的潜在性危险,加之房颤患者往往心室率明显增快,易于促进心衰的出现。所以,对每个临床医生都应正确掌握房颤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在适当的治疗下,有的房颤病人可以恢复窦性心律,心脏功能也相应的恢复。而另一些病人,房颤虽然未被纠正,但在适当的治疗下,心脏功能得以保持,可多年坚持工作。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造成的局部心肌坏死。过去,此病病死率很高,国外报导为30~61%,国内报告为35.5~56.5%。近年来开展监护治疗,住院病死率已有大幅度下降,但仍在15~20%之间,个别地区降到10%左右。根据各地对本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本病在10万人口中的发病率少者为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重要而常见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房颤患者都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在一个患病的心脏出现了房颤,往往意味着心脏病变比较严重,心脏功能已减退到一定程度。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房颤一旦出现,心脏排血量则比其正常心律时要降低30%左右,另在房颤出现后,在心房内易于形成血栓,从而增加了栓塞的潜在性危险.加之房颤患者往往心室率明显增快,  相似文献   
4.
由腎脏实質和腎动脉病变所引起的腎原性高血压,在临床所見高血压患者中,它的地位仅次于高血压病。其病因学、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則与其它原因所致之高血压均有所不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問題。著者根据哈尔濱医科大学附属等一医院,自1956年至1963年計八年间,收容住院的成年人腎脏实質和腎动脉病变1705例,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高血压对預后的影响、診断和治疗等問題分析如下在1705例腎脏实質性病变及腎动脉病变当中出現高血压者984例,佔全組57.7%(見表1)比本地区普查的(4万人)高血压发病率(7.1%)高  相似文献   
5.
肝素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缺血时,存在于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的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游离,分裂血管内皮细胞,肝素具有增强该生长因子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作用,通过增加生长因子的活性,强化因子与内皮细胞结合的作用,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的新生和增殖,建立心脏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自制心脏射频治疗仪,频率选择750KHz,输出形式为非调制正弦波形,连续输出,功率10~30W.仪器两极分别接左侧胸金属极板和USCI(6F或7F)普通电极导管.8只成年杂种犬静脉麻醉后气管插管.经皮股静脉穿刺法置入三根电极导管,分别位于高位右房、希氏束及右室尖部.术前常规电生理检查.以希氏束导管远端二极结合单极记录最大希氏束电位后,调整导管以保持较大的房室波(A/V)比例,于末端电极放电.一旦犬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再追加放电2次,以巩固效果.实验犬分别于急性期(0~14小时)或慢性期(3~4周)处死,除观察心脏大体所见外,其中6只犬采用连续切片方法进行了传导系统组织病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心脏起搏疗法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学方面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国外这项工作进展十分迅速,国内亦有很大发展。我院于72年制成佩带式心脏起搏器,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73年经心外膜起搏治疗两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获得成功。77年2月起应用心内膜电极及佩带式起搏器(南京无线电厂研制)治疗一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现已30个月起搏效果良好。78年2月应用心内膜导管电极埋藏式起搏器(上海复旦大学及天津市心脏起搏器研制协作组研制)治疗六例(9例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