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对手术治疗女性Colles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3月对42例Colles骨折的女性患者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根据骨密度仪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骨质疏松组,平均T值为-2.5SD)包括24位患者,平均年龄为57.8岁;B组(非骨质疏松组平均T值为-0.6SD)包括18位患者,平均年龄为35.2岁。影像学评估采用Stewart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腕关节功能评估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Krimmer腕关节评分以及DASH问卷调查表评价预后。结果通过影像学评分发现A组和B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Krimmer腕关节评分、DASH问卷调查表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的Colles骨折患者预后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区别,骨质疏松对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28例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2例,根据AO分类,A型6例,B型8例,c型14例,并于术后4-6个月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26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92.8%),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8个月,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感染。结论应用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稳定性强、骨折愈合快、拆除简单、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固定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收治的62例IFF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其中3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定术治疗,纳入研究组;32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骨折愈合指标、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分别为(8.94±1.62) cm、(68.47±15.23) 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4.96±1.87) cm、(97.85±13.27) 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01.36±52.71)、(112.69±21.96) 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310.64±49.82)、(179.04±26.1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骨痂形成时间、术后负重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12±0.94)、(6.41±1.45)、(12.59±2.63)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69±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改良衰弱指数(The 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mFI-5)与mFI-5联合年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短期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6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髋部骨折。按mFI-5评分0分、1分、≥2分将患者分为A0组、A1组、A2组。按mFI-5+年龄评分0分、1分、≥2分将患者分为B0组、B1组、B2组。结果 A1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风险无明显升高(P>0.05)、A2组并发症风险明显升高(P<0.05);A1组术后30 d内肺部感染风险明显升高(P<0.05),但是A2组未见明显升高(P>0.05)。B1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风险升高了3.615倍,B2组升高了6.75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30 d内肺部感染风险升高了3.088倍,B2组升高了4.53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FI-5评分相比,mFI-5+年龄评分可更有效地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短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均接受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静脉应用组(A组)和局部应用组(B组)。A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0±6.4)岁,血红蛋白(121.33±8.15)g/L,红细胞比容(0.470±0.039)L/L;B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0±7.5)岁,血红蛋白(125.28±9.37)g/L,红细胞比容(0.490±0.041)L/L。手术切口采用统一的后外侧入路并按照常规手术方式手术,假体选择生物型假体。通过不同途径给予氨甲环酸控制术中及术后出血。静脉应用组:于术前10 min给予10 mg/kg氨甲环酸溶于1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局部应用组(B组):将3 g氨甲环酸溶于120 ml的生理盐水中并分成3等份,用2块纱布浸入40 ml氨甲环酸溶液,分别填塞于在髋臼锉刨削好髋臼壁和股骨侧扩髓之后的髓腔内,持续5 min。剩余40 ml在切口关闭之前注射入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并将引流管夹闭3 h后开放。术后72 h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血液学指标,计算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凝血功能。结果:术后A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32.34±7.42)g/L,总失血量(833.6±81.4)ml,隐性失血量(276.3±57.9)ml,红细胞比容(10.1±1.4)L/L;B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28.2±6.1)g/L,总失血量(792.5±61.8)ml,隐性失血量(297.5±50.3)ml,红细胞比容(9.2±1.2)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组PT(12.78±2.03)s,APTT(34.27±3.91)s,INR 32.34±7.42;B组PT(13.17±2.19)s,APTT(32.36±3.18)s,INR 28.24±6.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B组。结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同样有效地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率,并没有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LPF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不同类型(EvansⅠ~Ⅴ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LPFP内固定治疗(LPFP组),56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对比2种术式治疗不同类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生物力学性能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与LPFP组相比,PFNA组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患者手术时间、下床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 <0.05);末次随访时,PFNA组Ⅰ~Ⅴ型患者的Harris评分及Ⅲ型、Ⅳ型、Ⅴ型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 BREF)评分均高于LPFP组(P <0.05);PFNA组Ⅰ~V型患者骨折术后的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扭转1.5°时的扭矩、载荷800N时的压缩刚度高于LPFP组,载荷800N时的压缩位移低于LPFP组(P <0.05);PFNA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腰段后凸畸形对上下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广泛阅读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脊柱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研究和外科治疗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胸腰段后凸畸形生物力学研究目前主要从动物标本离体试验和临床资料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三种。结论:胸腰段后凸畸形使邻近节段的椎体的三维运动代偿性增加,矢状面的变化更为明显,对上腰椎的影响较下腰椎明显。三种手术方入路各有其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选择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专家型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5年2月应用专家型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共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专家型髓内钉组32例,经皮锁定钢板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与经皮锁定钢板组比较,专家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评价疗效:专家型髓内钉组优22例,良8例,可2例;经皮锁定钢板组优25例,良8例,可3例;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3.7%和91.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专家型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两种固定方法骨性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内固定稳定性强,均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良好选择。尤其是专家型髓内钉内固定,对局部软组织条件不佳者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小鼠能否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活性维生素D(1,25(OH)2D3)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方法:取10周龄高钙高磷饮食喂养的同窝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p53半剂量缺失杂合子(p53+/-)小鼠、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小鼠及p53半剂量缺失的1α羟化酶基因敲除[1α(OH)ase-/-p53+/-]小鼠的长骨,利用X线、micro-CT、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学、长骨骨矿化、骨形成、骨吸收以及氧化应激等表达变化。结果:与WT小鼠相比,p53+/-小鼠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1,25(OH)2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总胶原 (total collagen,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阳性面积均有所增加,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与1α(OH)ase-/-小鼠相比,1α(OH)ase-/-p53+/-小鼠血清钙、磷和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检测不到1,25(OH)2D3,骨密度、T-col阳性面积、成骨细胞数量、ALP和Col-Ⅰ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减少,活性氧水平降低,抗氧化酶SOD1表达增加。结论:p53半剂量缺失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纠正 1,25(OH)2D3缺乏小鼠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普通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普通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及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疼痛、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发生率、早期下床行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