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为及时掌握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各类就诊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针对不同的急诊病人的心理特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化解医患矛盾,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人员积极有效地针对各类急诊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对避免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新生我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孕产期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面均相似(P〉0.05)。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复方丹参4ml加100g/L葡萄糖20ml,一日1次。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引文分析山西省吕梁地区卫校(033000)谢世珍,王之一山西省汾阳医院倪贤涛引文分析法自本世纪20年代由Gross等提出至今,已在图书情报界广泛应用。作者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对《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年论著引文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优质护理中中年资护师积极作用的探讨,充分发挥中年资护师的优势,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方法:统一思想,转变服务理念,改变护理工作模式,落实基础护理,充分调动中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完善护理质控,实行绩效考核,使中年资护师在优质护理中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肯定。结果:提升了中年资护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和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是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的突破性举措,积极发挥中老年护师优质护理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临床急诊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护生90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典型病例教学法,4周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兴趣满意度调查和出科考试。结果:护生实习兴趣满意度均高于99%,出科考试理论与技能成绩均在85分以上。结论:典型病例教学法能激发护生急诊实习的兴趣,能提高护生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能力,能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急诊护生实习带教模式。  相似文献   
7.
倪贤涛 《当代护士》2014,(11):179-180
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急救流程对成批急诊患者救治的效果,为急诊科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快捷、有效的急救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旧的“分组包干”急救流程,在2010年8月~2012年7月采用新的“无缝隙管理”急救流程,从患者个人资料的收集、病情评估、护理急救措施,辅助检查、护送入院、会诊的合理统筹及与相关单位、个人的联络比较和评价2种急救流程。结果实施无缝隙管理急救流程,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信息报告准确率和满意度,信息报告准确率由原来的88.96%上升到98.01%,就诊满意度由原来的83.96%上升到9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结论急进流程改进后,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并可为患者及相关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及有效的信息沟通,为患者的后续医疗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工作的观察总结,探讨限制性液体的复苏的液体输注时间以及较理想血压。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中对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法自2006年至2010年5年中对失血性休克救治观察,对液体输注的量及时间、血压的观察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合理控制液体输注量及时间,血压控制在90—100mmHg/60—65mmHg可较好地纠正失血性休克。结论与传统的液体输注方法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使血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即可有效地纠正休克,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同时不至于造成新的出血,破坏原有的凝血机制,造成难以纠正的休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