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对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株Raji、Jurkat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ART与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的细胞毒协同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ART对Raji、Jurkat、ALL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及ART与VCR、Ara-C的协同效应.Wright-Giemsa染色光镜下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MMP)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浓度变化.结果 ART在体外能显著抑制Raji、Jurket细胞的增殖,对ALL原代细胞亦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ART与VCR、Ara-C联合,能增加VCR、Ara-C的细胞毒作用.ART作用后B/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光镜及电镜均表现出凋亡形态学改变,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与VCR、Ara-C联用具有协同效应,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ART有望开发成治疗ALL/淋巴瘤的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化疗过程中并发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CLL患者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冲击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第11天发生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以发热、呼吸困难、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变为主要表现,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利妥昔单抗相关肺疾病是利妥昔单抗应用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当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时需警惕该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激小剂量方案早期再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缓解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资料,均采用标准DA方案诱导化疗,其中38例患者诱导化疗第14天存在明显残留病,21例患者采用小剂量预激方案早期再诱导化疗,17例患者采用标准DA方案再诱导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再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97例患者总CR率为60.8%;38例需要再诱导化疗的患者中,预激方案再诱导组CR率为76.2%,明显高于DA方案再诱导组的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患者再诱导化疗过程中感染、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诱导化疗第14天存在明显残留病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预激方案早期再诱导化疗有较高的CR率,优于标准DA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改良儿童方案治疗年轻成人费城染色体(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年轻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患者均采用改良儿童方案化疗,随访并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2例(91%)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其中24例维持CR,7例复发,4例死于疾病复发,1例死于感染;24个月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68.6%,24个月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7.1%。结论:适当减低化疗强度的儿童方案治疗年轻成人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罗文丰  魏锦  陈静  倪勋 《山东医药》2010,50(11):19-20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SLE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国产rhTPO皮下注射,15000U/d,疗程14d。检测用药前、用药后7、10、14d及停药3个月后的血小板数,判定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前血小板计数为(14.3±5.2)×10^9/L,用药后7、10、14d分别为(37.8±9.3)×10^9/L、(64.2±15.6)×10^9/L、(84.3±25.7)×10^9/L,与用药前相比,P均〈0.01。停药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为(53.2±15.6)×10^9/L,与治疗前比较,P〈0.01。总有效率为83.33%,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rhTPO治疗SLE合并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仿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7年12月-2019年7月采用以国产仿制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并至少完成了2个周期化疗的MM患者共62例,其中初诊患者47例,疾病复发/进展的患者15例,中位年龄62岁。结果:诱导治疗后患者的贫血、肾功能、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迅速得到改善;至少完成4个周期化疗的患者共56例,总体有效率(ORR)为85.7%,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治疗反应的患者为64.3%,完全缓解(CR)率为28.6%;完成全部诱导及巩固治疗的患者(9个周期化疗或4-6周期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共19例,其中疗效达VGPR以上的患者为84.2%,CR或者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的患者为57.9%。截止至2019年9月20日,本研究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0d,1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1%和85.3%。与硼替佐米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27.4%),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病变(43.5%),其次为乏力(37.1%)。结论:以国产仿制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缓解迅速,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安全性总体良好,远期疗效及生存情况将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探讨HbE/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点以及遗传特征。方法:对患者家系4人(父母及胞妹)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电泳、RDB基因分析,并进行家系分析和遗传指导。结果:先证者为HbE/β地中海贫血,父亲轻度β地中海贫血,母亲及胞妹为HbE特征。HbE/β地中海贫血临床表现与重型或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相似,但症状较轻些。结论:HbE/β地中海贫血遗传率高,高危地区人群筛查,遗传指导及产前诊断等有效地阻止了HbE/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出生。这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关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B7-H1在hBMSC上的表达水平及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是否与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有关,首先分离、培养、鉴定hBMMSC,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blot检测B7-H1在hBMMSC上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观察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后使用功能级的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用CCK-8试剂盒检测阻断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hBMMSC高表达B7-H1分子;表达B7-H1的hBMMSC能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hBMMSC数量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后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抑制率由64.1%降低至38.75%。结论:B7-H1在hBMMSC上高表达,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参与了hBM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在个体间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开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共5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 34例,女 17例,服用剂量300 mg/d 9例、400 mg/d 37例,600 mg/d 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空腹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服用剂量有关,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为(342~4688)ng/ml;300 mg/d剂量组的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为(1037±514)ng/ml,低于400 mg/d剂量组的(2123±1016)ng/ml(t=2.34,P=0.032);300 mg/d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 %(6/9),低于400 mg/d剂量组的89.19 %(33/37)(χ2=7.14,P=0.008);在300、400 mg/d剂量组中,39例治疗有效,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高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提示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低于1050 ng/ml者,其临床疗效可能较差,敏感度为84.6 %,特异度为71.1 %。结论 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药物血浆浓度与服用剂量有关,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血浆谷浓度低于1050 ng/ml提示其临床疗效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检测外周血血浆游离DNA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和T细胞受体gamma基因(TCRγ)克隆性重排的意义.方法 对235例NHL患者进行了254例次血浆游离DNA提取,通过globin基因确定血浆游离DNA存在,通过PCR方法检测IgH(FR3A/VLJH)和TCRγ(TVG/TJX)基因克隆性重排.并与病理组织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基因克隆性重排结果同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初发及复发患者220例中219例均成功提取到血浆游离DNA.B-NHL患者140例中IgH重排阳性118例(84.3%),TCRγ重排阳性1例(0.7%);T-NHL患者80例中TCRγ重排阳性44例(55%),IgH重排阳性2例(2.5%),IgH和TCRγ重排同时阳性4例(5%);34例临床缓解病例中仅3例(8.8%)提取出血浆游离DNA,但IgH和TCRγ重排均阴性.56例NHL患者血浆游离DNA IgH或TCRγ基因重排结果与病理组织结果一致(P>0.05).67例NHL患者血浆游离DNA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 IgH和TCRγ基因重排结果显示,血浆游离DNA阳性率高于单个核细胞DNA(P<0.05).结论 采用血浆游离DNA检测NHL患者IgH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与病理标本高度一致;标本取材简单方便,对NHL的治疗反应监测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