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动脉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的后循环血管变异。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椎动脉发育不良是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并与之存在区域性关联。椎动脉发育不良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
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潜在的发病机
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科学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94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伴发心血管疾病(CVD)将患者分为单纯RA组(对照组,n=227)和RA伴发CVD组(研究组,n=67)。采用t检验或χ2分析比较2组各项临床指标。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体质量指数(BMI)、饮酒、病程、DAS28评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 (ApoA)、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DAS28评分、TG和D-D是RA伴发CVD的危险因素(均P <0.05)。因此认为,病程长、疾病活动性高、TG和D-D升高是RA伴发CVD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具有此类临床特征的RA患者应警惕CVD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急性双侧脑梗死不同于单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分型及预后.方法 将2年间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为单侧脑梗死组与双侧脑梗死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749例急性脑梗死中双侧组70例(9.3%),单侧组679例(90.7%).既往卒中史比例(30.0%vs 18.9%)和D-二聚体水平[(1.93±4.8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基因载体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中的富集情况和对外源基因的呈递能力。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为转基因载体,分别构建原核启动GFP表达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pUC-GFP和真核启动GFP表达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pEG-FP-N1。原核菌SL7207-pUC-GFP在体外连续传代,观察GFP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同时,对荷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口服给予原核菌SL7207-pUC-GFP(0.1mL,1×109cfu/mL),在口服后24h、48h、5d、10d、20d、30d处死荷瘤裸鼠,获取肝、脾及肿瘤组织并制成匀浆液进行重组菌培养及GFP表达检测,观察重组菌在瘤体细胞内富集情况。对荷瘤裸鼠模型口服给予真核菌SL7207-pEGFP-N1,5d后取肝、脾及肿瘤组织进行冰冻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了解重组菌携带外源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结果携带GFP原核表达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pUC-GFP在体外连续传代10次未见表达减少或缺失。荷瘤裸鼠口服原核表达GFP基因重组菌SL7207-pUC-GFP菌液实验表明,重组菌SL7207-pUC-GFP在肝、脾及肿瘤组织中能长期存活,以肿瘤组织中聚集明显(P<0.05)且维持时间较长。荷瘤裸鼠口服真核表达GFP基因重组菌SL7207-pEGFP-N1菌液实验表明,相对肝脏和脾脏组织,外源基因在肿瘤细胞内表达量最高。结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在瘤体细胞内富集存活,并且携带的外源基因可以释放到肿瘤细胞内表达,具有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5.
脑磁图(MEG)及脑电图(EEG)均是非侵入性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能够在早期发现突 触功能障碍并跟踪疾病进展。尽管它们有特殊的神经生理学意义,但目前并未被列为阿尔茨海默病(AD) 疾病谱临床诊断的一部分。现总结 MEG/EEG 在解释 AD 疾病谱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综述二者对 AD 临床前期及痴呆前期的诊断价值以及对预测 AD 早期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脑死亡判定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提高脑死亡判定质量。方法(1)基于《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脑死亡判定技术质量控制指标;(2)经2017年-2020年“医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三级质控管理体系质控,对脑死亡病例进行质控指标分析。结果各项核心质控指标的符合率或合格率逐年提高并达到 90% 以上;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实施率大幅度提升,从46.10%提升至94.90%;复评次数合格率从72.40%增加至92.50%。结论通过质控指标的建立与应用,可以量化脑死亡判定质控质量。质控指标需要持续改进,以推动脑死亡判定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俞越  蔡菁 《浙江医学》2020,42(19):2030-2036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穿刺法构建大鼠SAH模型。将19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SAH+0.9%氯化钠溶液(SAH+vehicle)组、SAH+10mg/kg金丝桃苷(SAH+Hyp-L)组、SAH+25mg/kg金丝桃苷(SAH+Hyp-M)组、SAH+50mg/kg金丝桃苷(SAH+Hyp-H)组、SAH+50mg/kg金丝桃苷+Akt抑制剂(SAH+Hyp+MK2206)组。实验分3个部分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出血程度、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炎症因子水平及Akt、GSK-3β磷酸化水平。结果金丝桃苷治疗能明显降低SAH后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效呈剂量递增效应,故本实验选择50mg/kg作为金丝桃苷的治疗浓度。金丝桃苷治疗(50mg/kg)能明显抑制SAH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症因子的合成(均P<0.05),上调Akt、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均P<0.05)。与SAH+Hyp组相比,SAH+Hyp+MK2206组p-Akt/Akt、p-GSK-3β/GSK-3茁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各炎症因子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金丝桃苷具有减轻大鼠SAH后EBI、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kt/GSK-3茁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神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普唑仑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睡眠及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BPPV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试验组28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心理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后残余头晕及症状再发情况、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复位后残余头晕及症状再发占比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HI总分、功能评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SQI、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轻度可耐受的日间睡眠增多。结论 小剂量阿普唑仑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头晕、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眩晕复发风险,可作为BPPV患者尤其是顽固性或复发性BPPV患者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自身免疫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精准鉴别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05—2019-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经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为病毒性脑炎5例患者,对其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脑脊液二代测序由华大基因研究院进行。结果 5例患者均具备类似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及脑脊液表现,根据最近公布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标准,均需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但脑脊液NGS快速(平均1.8 d)检出人类疱疹病毒1型(即单纯疱疹病毒)2例,3型(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例,5型(即人巨细胞病毒)1例,以及1型、2型及4型(即人EB病毒)混合感染1例。经过抗病毒规范化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结论脑脊液NGS可用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脑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早期精准鉴别,从而减轻患者的负担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口服携带HIV tip30与人IFN-γ基因减毒沙门菌(SL7207)基因治疗舌癌荷瘤裸鼠的疗效.方法:4周龄BALB/c雄性裸鼠25只,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单纯SL7207组、携带人IFN-γ基因SL7207-pCI-IFN治疗组、携带HIV tip30基因SL7207-pCI-tip30治疗组和同时携带HIV tip30与人IFN-γ基因SL7207-pCI-tip30/IFN联合治疗组5组.裸鼠下颌下区皮下接种人舌癌Tca8113细胞10 d后,口服相应治疗菌,每周1次,共3次.测定瘤体积及瘤重变化,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IFN-γ、Tip30的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生长曲线、动物累积生存率及肿瘤抑瘤率指标均显示,PBS对照组肿瘤呈进行性生长;单纯SL7207组显示一定抑瘤效果(P<0.05);携带人IFN-γ基因SL7207-pCI-IFN治疗组和携带HIV tip30基因SL7207-pCI-tip30治疗组均具有较好疗效(P<0.05),但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ip30和IFN联合SL7207-pCI-tip30/IFN治疗组疗效最好(P<0.01).表明Tip30和IFN联合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口服携带不同目的基因重组菌的肿瘤组织内相应蛋白高表达.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转tip30基因的肿瘤细胞基因组DNA表现出凋亡DNA“阶梯状”条带.结论:口服重组减毒沙门菌具有体内瘤体转基因的能力,而且可使同时携带的HIV tip30与人IFN-γ 2个目的基因同时达到瘤体细胞内表达,发挥协同抗瘤作用,为舌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