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安徽省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患儿儿年龄大小、性别、四季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小儿口服维生素D、预防以及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2019年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的小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0~8岁小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统计所有小儿血清总钙(Ca2+)、血红蛋白(Hb)以及25(OH)D测定的数值,按年龄大小、性别、春夏秋冬四季等解析热性惊厥和25(OH)D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高于热性惊厥组的(27.57±4.44) μg/L(t=3.26,P < 0.05);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高低与患儿年龄成反比;热性惊厥者的血清总钙以及Hb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热性惊厥发生情况: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39例,12.75%),1~2岁最易发生(106例,34.6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00)。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0.39±4.15) μg/L、春季(29.33±1.53) μg/L、夏季(27.28±2.98) μg/L、冬季(24.69±2.08) μg/L。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 ?=-0.045X2+2.107X+9.442(R2=0.844)。结论安徽省郎溪县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和维生素D缺乏存在关联性。热性惊厥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1~2岁男性患儿多见。夏季温度>30 ℃后热性惊厥小儿血液25(OH)D含量开始减少。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除了在冬季常规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外,为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应在夏季高温酷暑期对小儿(特别是>2岁者)适当口服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