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疑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对其吸烟和主要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门诊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并完成随访的连续患者2077例,记录患者检查前后吸...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2 岁,因"反复晕厥 3 年,胸痛伴晕厥 1 次"入院.患者 3 年前起反复发作晕厥,发作前于运动中突发头晕、黑矇,随即晕厥,每次持续约 10~20 min,曾行心肺复苏后苏醒,醒后感胸前区发紧、疼痛,约 5 min 后缓解.既往多次就诊于外院,未查明病因.患者于运动中再发晕厥,症状同前,就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为基础分析除最大直径以外的其他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指标。方法:通过性别,年龄(±3岁),最大瘤体直径(±2.5 mm)进行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组)与稳定腹主动脉瘤(稳定组)的1:1匹配,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与腹主动脉瘤解剖形态信息,通过单因素统计检验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二者间的差异,分析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破裂组(39例)与稳定组(39例)的临床基线情况无差异,破裂组的平均瘤颈长度明显短于稳定组[(25.26±17.99) mm vs(36.19±19.40) mm,P=0.013],双侧髂总动脉近端直径明显小于稳定组[(右侧:(18.21±7.84) mm vs(21.73±8.27) mm,P=0.030;左侧:(16.28±5.23) mm vs(19.00±5.80) mm,P=0.0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颈长度<12 mm(OR=7.28,95%CI:1.47~36.04,P=0.015)、双侧髂总动脉近端直径之和与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之比<0.56(OR=3.67,95%CI:1...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对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同期CABG手术并规律随诊的患者96例,其中男性78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0.8±9.05)岁。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抗血小板组为移植生物瓣或行瓣膜成形术的患者,该组患者双联治疗(拜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至术后3~6个月,之后单用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组为移植机械瓣的患者,该组患者双联治疗至术后3~6个月后单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按照指南要求维持INR水平。通过收集患者冠脉桥血管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乳内动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80.0%vs.82.5%(P=0.8),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77.2%vs.72.1%(P=0.512);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均为牙龈出血,抗血小板组和抗凝治疗组出血事件比率为14%vs.7.5%(P=0.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在维持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并未显著高于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 169例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mmHg为界限分为达标组(n=97)及未达标组(n=72),比较两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结果 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SBP)为143±15 mmHg,舒张压(DBP)为 78±8 mm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0.8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SBP(151±15 vs. 137±12 mmHg, P=0.000)、DBP(80±9 vs. 77±7 mmHg, P=0.000)均高于达标组,且总胆固醇(TC)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MAP与入院时SBP、DBP、TC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MAP与UAE显著正相关(r=0.303, P=0.000)。合并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UAE增多而SBP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 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UAE等因素影响;UAE增加可能是合并DN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间断胸闷8年,加重半个月.8年前夜间睡眠时出现胸闷,无胸痛,无其他症状.2009年10月5日凌晨再次出现乏力、胸闷而就诊.一般情况良好,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仪提示甘油三酯高于正常(2.06 mmol/L).超声见左心房内径38 mm,左心室内径50 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8%.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史,无肥胖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694例,男388例,平均年龄(53.7±10.3)岁;女306例,平均年龄(58.9±8.5)岁。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者277例,男165例,平均年龄(52.8±10.1)岁;女112例,平均年龄(58.8±6.8)岁。选用CCTA中心脏收缩期影像,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4个层面(即主动脉瓣环层面、瓦氏窦层面、窦管交界层面和升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层面)上的管腔内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各个内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血压正常的男性主动脉瓣环短径和长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均高于女性(均P0.05),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主动脉瓣环长径、短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引起升主动脉的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及其与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8月至2019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组)和累及中央肺动脉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CPTE组)的患者资料。PAS组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5.4±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CT诊断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CAPA)的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发病年龄≤1岁7例(25.9%),1~7岁7例(25.9%),>7岁13例(48.2%),随访所有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结果:DSCT对27例ACAPA均明确诊断,其中左冠状动脉(LCA)异常起源24例,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3例。20例DSCT显示大量侧枝循环的患者中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仅提示18例。患者冠状动脉均不同程度增宽,各组LCA、RCA近段直径分别为:年龄≤1岁组LCA 2.1~3.7mm,RCA 3.0~3.7mm;1~7岁组LCA 2.1~4.0mm,RCA 3.2~5.2mm;>7岁组LCA 5.0~9.5mm,RCA 5.2~9.0mm。2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重建术,除1例失访外全部存活。结论:DSCT可明确诊断ACAPA,并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8 岁,因"双下肢不对称肿胀 1 年余,活动后气短 20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 20 年.患者2 d 前就诊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内血栓.肺动脉 CT 造影提示肺栓塞.给予利伐沙班 20 mg Qd 抗凝治疗,建议上级医院就诊.入我院后,患者可平卧休息,血压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